如何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二 )


不让你这样做你反而难受。
比如早起这件事,对起床困难户来说举步维艰,
但对于早起者来说,这件事顺理成章,毫不费力。
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习惯,生物钟就是如此。
如何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对于希望自律的我们,在这个时代的确困难重重,
那么多游戏、视频、八卦等诱惑,
随时随地试图瓦解我们的自律。
同时,对于想上进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上网随手一搜,各种学习资料唾手可得。
各种上进者社群,你可以随时加入,
各种形式的知识也可以在碎片化时间学习。
自律和放纵就像住在我们心里的两头狼,
他们每天都在打架,他们谁会赢的决定因素,
就是看你去喂养哪一头狼。
愿我们都能保持持续的努力,拥有开挂的人生。
都看到这里了,顺便点个赞呗(#^.^#)
好多小伙伴私我一些个人成长问题,回答都因人而异,
但一些必备技能,能让你在学业或职场事半功倍,
我整理了一些对我帮助很大的干货,
免费送给大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微信公号:海猫君(搜索:idea-ht),
回复【TED】,送你20个经典认知提升TED视频回复【礼包】,送你PS+PPT学习礼包+精美模板回复【加薪】,送你价值1299元升职加薪大礼包回复【成长】,送你20本豆瓣高分个人成长电子书回复【英语】,送你四六级助过必备资料包关注我 @海猫君 ,让你少走弯路,拒绝庸碌。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胡萝卜加大棒」的学习方法,助你提升动力、保持长期稳定的努力。
一说到这个做事动力的问题啊,想必不少人都会感到很头疼。
掰着手指头数一下,自己好像很多方面都缺乏动力,办的健身卡好像只去过 3 次就又藏进钱包最深处了;或者自家的熊孩子,每天只要一有点时间就搜摸出手机,昏天黑地地打游戏,第二天去上学的时候作业本都找不着了……
肿么办?不好的习惯、不受管控的情绪、人类的天性、懒惰、吃货本质、致命诱惑……那么到底需要怎样的一个勇士才能克服这些强大的对手呢?
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能够有效塑造我们行为的技巧——奖励机制。不妨了解一下?
很多人一听,奖励我会用啊,做对了给奖励,做错了给惩罚呗。殊不知多少人常常错用、滥用奖励,导致的后果可是十分严重。
比如「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孩子一哭,妈妈就抱抱,无意当中拥抱的行为就是在奖励孩子哭闹。
再比如老师上课的时候往往会对调皮捣蛋的孩子给予特别的关注,但在他们看来,被点名、罚站、甚至是把老师气的直跳脚,这些都让自己成功获得了额外的关注,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这些看似是惩罚其实都是奖励啊。
对于自主学习者,奖励也是促进学习动力的好方法。从零到一的进步,建立新的行为,要多使用奖励。比如奖励自己运动,奖励自己阅读,奖励自己专注完成一项工作等等。
从本质上来说,人们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一件事情呢? Thorndike 的效果定律对强化行为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概括:如果做一件事能引发你想要得到的结果或回报,那么你就会倾向于不断去重复它;而如果做一件事引发了你不希望看到的结果,那你也就不会再去做了。
简而言之就是,让我感觉爽的事情我会一直做下去,让我感觉不爽的事情就再见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胡萝卜加大棒的基本原理。我们要针对期望鼓励的行为或期望避免的行为,分析哪些是胡萝卜,哪些又是大棒。
所谓胡萝卜呢,就是奖励。
普遍认为就是给对方一个甜枣儿,也就是 TA 想要的东西。奖励还有一种形式常被忽略,那就是帮 TA 去掉 TA 厌烦的东西,这也算是一种奖励,因为奖励的本质是要让人有愉悦感,从而「鼓励」某种行为的发生。
而大棒呢?就是我们常说的惩罚。
要「抑制」某种行为的发生,比如说胖揍一顿。惩罚就是给对方 TA 不想要的东西,或者是把 TA 喜爱的东西拿走,让 TA 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通过奖励机制塑造出期望的行为呢?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听到新婚后的女性嘴里会说出这样的话:今天老公给我做了一顿饭,做的好难吃,但是为了鼓励他多多练习做饭,我还是昧着良心表扬了他,「亲爱的给我做饭真不错,好贴心呀」。
然后这样的精神奖励可能让老公做饭的满足感和胜任感又提升了一些!这种把精神上的鼓励作为奖励,可能对天下男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又或者是另一种常见的情况,大人和孩子在外面吃饭,才刚点完菜,孩子突然大哭大闹,吵吵嚷嚷要玩儿手机,妈妈一开始态度很坚定,说不能玩儿就不能玩儿。
然后孩子就用震天聋的嗓门继续嚎叫,成功地引来了旁边群众的注意,然后妈妈实在是挂不住面子,只好把手机丢给了孩子。这可能换做是谁,都免不了对孩子举手投降吧!哭声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有点欠妥。为什么呢?请你仔细想一下,妈妈把手机给哭闹的孩子,其一,得到手机鼓励了孩子当众哭闹这一行为,得到喜欢的东西成了对孩子的奖励;其二,孩子得到手机就停止哭闹,鼓励了妈妈重复给手机这个行为,去掉烦人的东西成了对妈妈的奖励!
也就是说,看似没办法的办法中,其实隐藏了两根胡萝卜,妈妈宝宝各吃一根,以后还可以继续啊,想玩儿手机就哭闹,想制止哭闹就给手机,俩人不断互相奖励,你看,真是相爱相杀啊!
事实上,大棒是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使用的,优先使用的应该是多给胡萝卜,因为好的行为习惯是塑造出来的而非打击出来的。我们不妨再仔细地分析一下胡萝卜、也就是奖励背后的科学原理。
首先,奖励分为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两种。外部奖励与期望塑造的行为没有直接关系,比如小提琴家公开演奏,门票收入所带来的金钱收益就是外部奖励,它与拉小提琴本身无关。而内部奖励则是从事这件事情本身所带来的愉悦感,还是同一位小提琴家,他从小就热爱音乐,总是忍不住拉琴,一拉就是一整天,这就是很强的内部奖励。
我们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内心可能都存在一个给自己发胡萝卜的小马达,如果能找到这个小马达,再把开关打开,哇,这就是一个永动机!事实上,有些极为出色的成功人士,他们并非对于某项具体的事情感兴趣,只是很享受当第一的感觉。
所以,「当第一」就是他给自己发的胡萝卜。我们也会看到有些人就很喜欢赚钱,却不喜欢花钱,对于他们来说,「赚更多的钱」就是自己给自己发的胡萝卜。
这时候如果有家长想,「哎!如果一谈到学习,我家孩子就跟自己上了发条似地写作业,那该多好!」真是有趣又实际的想法,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如何才能塑造出这样的胡萝卜永动机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来自的网友回复
这个问题下有很多花里胡哨的方法论,但用处都不大。因为对现在的人来说,努力已经不是靠方法就能做到的事儿了,而更多是得靠心态和内驱力。
前几天,我和我爸终于(为什么是终于?)吵了一架,因为最近我太宅了,他老是嫌我不够努力,说你一天天懒成这样,一坐在电脑前就一天,放在他们那个年代早就被饿死啦巴拉巴拉……
虽然我和他battle了半个小时,但其实我并不打算说服他哈哈,因为你无法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去说服一个思维仍停留在改革大开放的人。
如何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在他的那个年代,努力是一个积极,向上,走向人生巅峰的词汇。
但在我们的这个时代,努力是一个听上去很苦,很迷茫,很吃力不讨好的词汇。
先说说,为什么现在人越来越难去努力了?
不是不想努力,是没动力去努力没有动力,没有念想,没有野心。
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有努力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好像自己现在生活也真没什么压力,也没啥特别喜欢的东西。
考不上名校,二本一样可以混;嫌找工作累,就一直考研读博;毕业了感觉毫无竞争力,直接回家父母帮你找找关系也能凑合找到个工作,食宿都省了。无聊了刷刷抖音追追剧看看综艺,挺方便。
这样的生活,不能说喜欢,也不能说不喜欢;没有多幸福,也没有多不幸;并不算抗拒,但也没太大激情。
问你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你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努力干啥呢?又为了啥呢?
所以有人调侃,如果你不想努力,那就赶紧结婚,生小孩,然后为了保证妻儿老小一家人的生活,你就不得不努力啦!
如何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这说起来很俗,但是,的确是一个真正接地气的能让人长期、持续、稳定努力的理由。我爸也说他年轻的时候很混来着,现在连烟酒都戒了,爱好都是每天早上七点半去菜市场和大妈抢菜。(但现在的年轻人连恋爱都懒得谈了哈哈哈)
所以啊,不是不想努力,是感觉没什么值得我去努力的。
不是不想努力,是不知道该往哪儿努力中国的农耕文化是很有意思的,能在努力上做到极致,卧薪尝胆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到如今马云鼓励倡导996,人们都很膜拜努力的人,觉得非常人所不能及也啊。
但那是靠体力吃饭的农耕时代的事儿了,现在靠脑力吃饭的大数据时代。
人一旦过了高考,一生能到的努力天花板就大致固定下来了,从此以后,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选择变得更重要。一旦选对了专业和职业,路子和方向对了,可能你的一生都会很顺利。
我挺喜欢的一句话:
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都是逆风但选择也是最困难的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靠谱的亲戚帮你选大学和专业,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源看清未来的趋势如何,业因为人生不可能倒退重来,错一次就不得不填坑很久。
现在干扰我们的选择太多了,今天比特币在风口上,明天就亏得裤子都不剩,今天还在贴吧上写小说,明天抖音就带着短视频席卷了一切。
不是不想努力,但,真不知道该往哪儿努力。
如何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对了,看到这里说明你也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意志改变自己的人,希望你花一秒给我点个赞,也能加深对这个回答的记忆点哦~
不是不想努力,是努力了没有效果我们的教育特别爱强调「努力」「勤奋」「笨鸟先飞」……这是上一个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其实到了社会,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努力并没有多重要。这个社会看重的,是你做成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而不是看你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努力。
这句话虽然听上去有点奇怪哈,但是你试着仔细品品:【很多人看上去很努力,其实都是为了偷懒】。
相比起绞尽脑汁来做选择,「努力」反而是最偷懒的做法。因为它意味着不动脑子,用大家都在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好了,只用付出一些体力和劳力而已。
早上七点起床去占图书馆谁不会啊?天天熬夜加班到凌晨两点谁不会啊?就算很痛苦,但努力了也能做到。
但在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早起也没考上研,加班也没涨工资的时候,人就开始懵了。
不是不想努力,但,努力了也看不见效果。
努力肯定是有意义的,但努力在人生中的影响,大概是这个样子:
如何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越到人生和时代的后面,努力的作用就越小,甚至可能直接成为一条死线(真-deadline)。
有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偷偷学习,害怕被别人发现?
因为讲真,一件事情努力了却没什么用,那还不如「不努力」呢。因为前者代表,要不你的能力一开始就不行,要不你的方向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无论哪种,都不是人愿意接受的。
等等,别看到这就放下手机躺着去了,“柴桑你不是说还不如不努力吗?”,我不是我没有啊!
我是说,你必须转变思维:把「我要努力实现目标」转变为「我要高效实现目标」。
努力是指付出精力去执行,莽就完了。但高效则是指在努力之前,你就要先挑选出一条最省力的路径,然后再去努力。
不要把努力当成目的,而要当成一个过程。
相比起无头苍蝇一样的努力,我们更应该知道的,是如何在正确的方向上,去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对此,也有三个解法:
创造使命感世界上最枯燥的三个词就是「学习、努力、坚持」。倒也不是这三个词本身有啥问题,但太多人在做的过程中都感觉到痛苦了,所以有点心理阴影……
所以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三个词包装得不至于让人看了就讨厌。在这里教你个好办法——运用「转换机制」(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