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友人在微博里写到虞山蕈油面 。 “蕈油面 , 最初乃常熟兴福寺和尚吃的一道素食 , 后来对外开放 , 美味名扬四海 。 蕈 , 是指虞山上的松树根部长出来的一种野生食用菌 。 食之 , 有种特别鲜味 。 ”我在无锡鼋头渚的广福寺也吃过一碗好吃的素面 。 面里有香菇、笋、面筋和木耳 , 面汤上漂着一点清亮的素油和几颗白芝麻 。 面条码成好看的鲫鱼背 , 入口爽滑筋道 。 虽然是纯素 , 味道却香醇 。
上海南京西路的梅龙镇伊势丹附近有家素菜馆 , 和吃素的朋友吃饭 , 往往约在那里 。 店里的仿荤菜颇为讲究 。 东坡肉的肥肉和瘦肉做得十分逼真 , 黑椒牛排吃起来真有点肉的纤维感 。 栗子鸡块里的鸡块几乎看不出是豆制品 。 然而仿荤菜的热量并不低 , 素菜不油炸深加工不仅不易入味 , 也难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 结果反而油腻 。 在我看来 , 徒有其表的素松鼠鳜鱼其实并没有什么吃头 , 我宁愿吃一盘用素高汤吊出鲜味的什锦烩蔬 。
【朋友|那些怡然地吃着锅边素的人】有个朋友常年吃素 。 她说自己从前最喜欢吃鱼 , 后来却成了坚定的素食主义者 , 在家里也用一套单独的锅和餐具 。 我常去她店里喝茶 。 说也奇怪 , 她并没学过茶艺 , 但找来的茶叶和泡出来的茶都很妙 。 我认识的人里 , 除了吃纯素的 , 也有吃“锅边素”的人 。 他们在外用餐时不必非得去素菜馆 , 与朋友聚餐时也没有特别禁忌 , 可以在荤素交杂的菜中选择非肉类食物吃 。 在闽南语中 , “芥蓝”的发音很像“隔篮” 。 记得有位长辈曾跟我说过这个名称的由来 , 她说芥蓝本是野菜 , 有位和尚在荒郊野外和路人一起生火做菜 , 唯一的一口锅里煮的是肉食 , 他便把芥蓝放在篮子里悬在锅子上方 , 借一点热气把芥蓝蒸熟 。 这就是“隔篮菜”的由来 。 我没有考证过这个传说的真实性 , 却很喜欢这个故事 。 现实生活里那些怡然地吃着锅边素的人 , 和这位随顺众生的出家人一样 , 守着自己的底线 , 却不苛求他人 。 这样笃定温和刚柔并济的品质真难得 。 (戴蓉)
推荐阅读
- 冬日阳光晒干的萝卜干儿,咸香开胃,嘎嘣脆!是很多朋友的心头爱哦
- 疫情宅家,无所事事,小朋友自己动手做了个纯水果彩虹棒冰
- 跟着美食去旅行—点评国外那些好吃到飞起来的甜品
- 那些厨师不外传的手写配方,不退休不分享,这5款博主珍藏多年 朝食集
- 晒一晒妈妈做的晚餐,朋友圈评论看这伙食,每月四千都不够吃
- 陕西一家三口的晚餐,3荤1素花费不到50,朋友:真会享受啊
- 冷得瑟瑟发抖!盘点重庆那些咔咔角角的扛冻“续命”美食
- 你别瞎捣鼓面粉了!照这个方子做的电饭锅蛋糕,才能称霸朋友圈
- 一碗“面糊”倒进猪油里炒,出锅后揉成团,朋友都抢着要!
- 我男朋友最喜欢的下酒菜比牛肉便宜,比猪肉更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