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国内以大和尚或寺庙之号命名的茶,恐怕就是“惠明茶”独家了吧 。人们很容易,也很愿意将两者附和于所谓的“禅茶一味”,然惠明和尚、惠明寺、惠明茶,是何渊源际会,今日所见的惠明茶又经历了何种曲折,且听娓娓道来 。
文章插图
摄影 /印山林
惠明茶的起源与寺院茶大庾岭上著名的禅宗公案,发生在唐高宗龙朔元年(661) 。惠明与惠能拜别,得其“遇蒙则居”箴言偈语,行至浙江南部,得遇沐鹤溪边的南泉山(即今日景宁敕木山一带),当地语中“沐”“蒙”谐音,又见此处山峦叠嶂、水清雅秀,便于此地结庐建寺,广种茶叶,教化山民 。然,惠明和尚于南泉山究竟是结庐还是建寺?有无种茶?惠明茶又是从何而来?众说纷纭 。
按同治《景宁县志》记载,惠明和尚在南泉山结庐修禅,并在禅房旁广植茶树,时为四周百姓除病解痛 。乡民感其德,于唐咸通二年(861),以其名筑寺,并将寺旁茶树,称之为惠明茶 。这是当下在景宁比较通行和权威的版本,将惠明茶的历史上溯至唐代 。
文章插图
摄影 / 林凤海
至于乾隆《景宁县志》卷三“寺观”中“附茶庵”记载:清康熙年间,惠明寺僧人在山脚建立惠明寺脚庵,作为“茶庵”,“于此烧茶以济行人” 。可以料想的是,其时的惠明寺在供佛、待客,满足自家饮用之余,还能济世于民,可见当时惠明寺的茶园庙产和茶产量很大 。由此确能说明,惠明茶实乃源出禅门一脉,发端于“寺院茶” 。
而根据民国十六年(1927)时任景宁县政府实业科主任的叶桐先生回忆:“吾少时还是清朝,在务本学堂读书,教师曾率我们到惠明寺远足 。寺僧待以清茶,各老师都说,这是真的惠明茶,要品尝一下 。”据说寺僧每年会选择寺旁生长的好茶叶,自行烘制,赠送县官要吏檀越施主,人谓之“贡茶” 。
文章插图
摄影 / 廖跃平
关于惠明茶起源的各种传说,毕竟早已隐没于时间的长河里 。如今喝到的惠明茶,想已是经历了几番轮回 。拨开时光的迷雾,不过就一盏茶的功夫,所谓惠明茶的“禅茶一味”,这才品出了些许味道来 。然而,这滋味究竟是否同当年惠明和尚喝过的那杯茶一般?这个答案可能已经不再重要 。
菜园茶与万博金奖时光继续轮转 。及至清顺治七年(1650),自福建罗源一路南迁的雷太祖,来到了南泉山惠明寺院旁开基立业,成了惠明寺村的始祖 。而从公元 861 年惠明寺建寺至成村,已经历经了宋、明数代,其间关于惠明茶的记载与轶事,只落于只言片语,不过是杯茶云烟氤氲 。
文章插图
摄影 / 李叶飞
相传雷太祖在惠明寺院旁守寺种茶,其他地区的畲民亦跟着移居此地,慢慢形成村落 。雷姓畲民自寺院学习种茶、制茶,逐步将寺院茶扦插、移植于自家田埂、菜园,用于自家饮用和待客,由此进入了惠明茶的“菜园茶”阶段 。
自此至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惠明茶之“寺院茶”与“菜园茶”并行的 300 余年,的确也是一桩机缘妙合 。
文章插图
相传,当时每年春末夏初,畲乡各村乡民均会携茶叶到门口售卖,以惠明寺村的茶格外受欢迎,价格稍高都不计 。据说别处产的茶,只能一泡,而惠明茶数泡之后仍有余味 。这是惠明茶的生长环境、地理位置使然,惠明寺所在的南屏敕木高山,面临鹤溪洼地,全年大多数时日里有重雾笼罩,且泥土乱石亦适宜茶树生长,故而获得优良茶叶品质 。
在惠明茶“寺院茶”与“菜园茶”并行的后期,民国四年(1915),发生了一桩惠明茶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惠明茶获得了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供图 / 景宁县政协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之际,在当地负责实业的叶桐和博览会采集产品事务组洪子生等人的操持下,选送惠明茶参展 。据说洪子生岳母善于制茶,洪子生便采得惠明茶芽,委托制作 。当时的具体制法,在事件亲历者叶桐先生的《惠明寺茶叶史》手稿中也有描述:把茶芽放进锅子里拌炒,茶叶需摊匀,使其受热,水分蒸发,随时走散;火候还得掌握得当,不可炒焦;起锅时略行辗转搓挪;而后入焙笼烘燥 。如此制成的茶叶色绿而面有白毫,名叫“白毛尖” 。有人评价,可与龙井相媲美 。
推荐阅读
- 快乐茶运深圳开幕
- 如何解决新茶市场拓展网络红奶茶店的排队问题
- 在寂静的世界里解读茶文化
- 数十家中国茶业企业齐聚悉尼宣传中国茶文化
- 一叶惠明何以成就一方惠民_
- 双江让茶业做大做强
- 展示五色湖南茶助推十亿产业
- 茶城银发聚彩云南系列推出
- 看一下,最具特色与底蕴的浙江“八大名茶”,都有谁_
- 体验茶文化之旅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