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8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蕲蛇 乌梢 木瓜( 五 )
这个川乌在用的时候要注意它特殊的用法 , 就是一般不生用 。 生用的毒性很大 , 都要炮制 。 炮制一般都是加水来煮 , 或者高温的蒸 , 在有水的情况下让它的乌头碱破坏水解 , 让毒性降低 。 所以一般都要用的制川乌 。 就是这样了 , 内服的时候还要先煎 , 这样子才能确保安全 。
那么先煎到什么程度呢?因为这个川乌在炮制的时候 , 商品药材当中 , 有的火候掌握不是很一致 。 反正煎的时候我们经常用筷子这样蘸一点煎液来尝 , 把这个煎液滴到舌头上面 , 没有麻的感觉了 , 那是绝对安全 。 如果还有一点麻的感觉 , 那就再煎一点时间 , 以不感觉到味麻为度 , 这样子一般不会产生毒性反应 。
文章插图
川乌
所以我们书上说要先煎半小时到一小时 , 至于是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呢 , 就根据口尝的最可靠 。 外用可以用生的 。 但是也有的临床医生 , 因为它用川乌头很有经验了 , 他就要用生的 。 必须要煎到没有毒性的时候 , 或者毒性不明显的时候 , 才和其他药同煎 ,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 所以原则上不能用生品来内服 , 对于我们初学 , 尤其刚刚搞临床的必须这样要求 。
那么使用注意呢 , 除了因为有毒的药 , 而且是大毒的药 , 毒性很大的一个药 , 除了孕妇这些不宜使用 , 因为它是热性的 , 热证不宜使用这一共性以外 , 它主要的使用注意当中就是十八反 。 很多药都不能和川乌 , 就包括半夏、瓜蒌壳、瓜蒌仁、川贝母、浙贝母、白及、白蔹这样的一些药 , 可能在学相应的药的时候还要强调 。 所以这样反复的记 , 我们就都能够记住 。
下面我们顺备简单的说一下这个川乌和草乌 , 其实这两个药经常同用 , 同用川、草乌 。 那么这两个药的功效、主治完全一样 , 一般认为草乌的毒烈的性质比川乌还要强一些 , 所以就要更加注意它的安全性 。 这个要求都是一样的 , 就只说明这么一点 。
蕲蛇下面的一个药 , 蕲蛇 。 这是一个要求掌握的(药) , 蕲蛇 。 蕲蛇在古代文献当中就叫白花蛇 , 因为它是有白的花纹 , 白花的 , 就像我们现在穿的布印的有白花这个蛇 。 大家学这个文学作品 , 或者课本里面过去这个捕蛇者说 , 唐代的那个捕的蛇就是白花蛇 , 白花蛇 , 这是一个剧毒蛇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描述它的特征 , 龙头虎口 , 就是头比较大 , 三角形的 , 口张开 , 口占的头的比例也很大 , 龙头虎口 , 黑质白章 , 就是在黑底板上现的白的花纹 , 黑质白章 , 蛇有二十四个方胜纹 , 是这个蛇的两侧有二十四个棱形的那种花纹 , 棱形的 , 在古代把它叫做方胜纹 , 胜利的胜 。
在我们现在的一些药材学 , 这些描述就有这个二十四个V字形的 , 为什么不一样?因为这二十四个方胜纹靠近腹部下边的 , 像V字这样的 , 要粗一些 , 要明显一些 。 上面的那个反的那种V字形呢 , 那个纹路要细一些 , 颜色要浅一点 。 所以李时珍的观察是把整个粗的、细的、深的颜色和浅的一起联系起来 , 就是二十四个棱形的联在一起 , 蛇有二十四个方胜纹 , 在这个蛇的两侧 , 肚的两侧 。 现在说的V字形呢 , 是强调下边的 , 颜色比较深的 , 比较粗的这个 , 其实不矛盾 , 一样的 。
腹有念珠斑 , 就是它腹部的正当那种链珠状 , 好像圆形的一串 , 腹有念珠斑 。 尾如佛指甲 , 尾部突然变小 , 这样子像一个指甲状 。 这个典型的性状特征 , 李时珍的描述和这个蛇的形状应该说相当准确 。 后来李时珍认为他的家乡 , 湖北的蕲春地区 , 就是蕲州 , 这个白花蛇质量比较好 , 所以认为它又叫蕲蛇 。
所以蕲蛇从《本草纲目》以后是作为白花蛇的一个别名 。 在近代以来 , 由于有一个金钱白花蛇的使用 , 这样喧宾夺主 , 反而白花蛇的名称就不受重视了 , 普遍都把这个真正的白花蛇叫做了蕲蛇 。 我在十多年前 , 带同学实习的时候 , 到一个医院去就碰到一个很典型的事 。
推荐阅读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2 细辛 苍耳 辛夷 藁本 薄荷 牛蒡子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6 小茴香 丁香 良姜 花椒 荜茇 橘皮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0 发散风寒药:桂枝 紫苏 生姜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8 薤白 柿蒂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7 枳实 木香 沉香 乌药 香附 佛手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5 温里药: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3 苡仁 车前 滑石 木通 石韦 萆薢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2 利水渗湿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0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4 攻下药:大黄(二)、芒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