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可极致体验背后“复杂工程学”:又一个爆款 100道大菜( 六 )


食万不是机器人 盈利还需要时间
提问:除了改变烹饪体验,食万还有哪些想象力?
钱东奇:还有一个就是对社会的价值 。如果食万净菜的蔬菜风干、冻干工业化真的做好了,从农田到菜场的这30%的浪费就没有了 。到了用户家里面去的时候,洗菜切菜的一堆浪费也没有了,包括厨余垃圾这些东西的处理也没有了 。我们一直在讲节能,如果每个用户家里面可以用食万让烧煤气减掉一半,这是什么概念?绿色环保又是什么概念?
当然我们现在不讲大道理,你天天立这个flag没有意义,最重要还是让用户家里面真的体验好 。也正因为这样,值得去投入,我想这也是我的激情所在 。
提问:食万为什么叫料理机,而不叫做烹饪机器人?
钱东奇:我们定义的机器人和料理机不匹配 。我们定义的机器人是能够感知环境,基于环境自行移动,基于反馈来做相应的动作 。所以任何一个静态的东西,我们都不认为它是机器人 。
提问:食万未来的演进方向是什么?
钱东奇:我们倾向于一个机器解决所有问题,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
提问:食万的愿景和目标是成为炒菜机器人吗?
钱东奇:目前形态是智能硬件,但食品行业不能只做智能硬件,没法满足体验 。我不知道机器人行业能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认为机器人行业做不出烹饪这个行业 。
提问:价值需要体量和规模支撑,但从目前的单价来看,客群会不会局限在塔尖部分?
钱东奇:我也希望把它的客单价做好,可是我们是上市公司,还要对投资者负责 。你告诉投资者,这个东西做亏的,投资者不买你的账,你怎么做成?对吧?
所以其实我们是两难 。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仍然相信先锋人群、先行人群走下去以后,我们在商业模式上会做相应的平衡 。以至于它可以达到既盈利又普及,现在我们还没有盈利 。从技术成本这一块来看,价格是有下降空间的 。
提问:似乎食万会撼动厨师这个职业?
钱东奇:我觉得其实是改变了很多职业 。蒸汽机发明以后有了火车,驾马车的人都没有了职业 。但是又有了驾驶火车的人 。我觉得其实是这个职业是做了转化,它并不是说把很多人饭碗抢没了 。如果说我就喜欢驾马车,那可能就没职业了,对吧?但如果说我驾马车的马上去学习开火车,但他的职业就转型了,我其实是这么来看的 。
收到差评第一时间反思 用户反馈是创新原动力
提问:关注用户反馈是添可产品创新的原动力之一吗?
钱东奇:对,我们团队都蛮关注 。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激励我们真的往前走的,真的是用户反馈 。那些用户有时候反馈出来的东西,其实让你看得流眼泪 。我觉得其实用户也很激动,我们也很激动,这是一个互相之间的反馈 。尽管我们讲今天是在隧道期,但是我们看到那些用户的时候,就觉得我们做的特有价值 。
比如说有一个用户,疫情时候小孩要在家里,但他要去上班,小孩吃的东西怎么办?他每天给小孩吃蛋炒饭,但没有营养啊?食万到家里去以后,他自己觉得会做了,做了小孩喜欢吃的,然后小孩也会做了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每天下班的时候小孩做给他吃,孩子应该10岁不到 。其实只要上了小学,肯定会操作这个东西,而且他们会比爸爸妈妈操作的更厉害 。因为它是像操作PAD一样的操作,很简单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非常激励我们 。
提问:听到一些有争议或者差评,第一反应是什么?
钱东奇:第一反应就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肯定是要第一反应思考的 。
如果差评真的是因为我们做错了,我们肯定马上会去调、会去改,这是毫无疑问的 。
其实目前打大家对我们争议挺大的 。做扫地机器人也好,做洗地机也好,我从来没有看到像食万会有这么大的争议 。我今天看了一个用户评价,爬了143层楼,什么内容呢?就是吵来吵去 。有用户在评论下面讲是不是交了智商税,说你这个东西都没用,没有灵魂;用过的用户就在那儿讲,我买了这个东西觉得好,我晒了单,我也没吃你家米,又不拿你家的钱买食万,你凭什么来骂我?
大家在里面反复讨论有没有灵魂,什么叫灵魂?好吃才是灵魂,用的方便才叫灵魂,所以这实际上变成了大家的认知上面的一种碰撞 。这种认知碰撞非常有意思,这也是让我们认知到,今天我们做这个产品面对的用户和市场是在一个什么环境 。大家爬143层楼,有这个必要吗?但是就是这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