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4 攻下药:大黄(二)、芒硝( 四 )
文章插图
大黄植株
第四个功效呢 , 凉血止血 。 大黄既是一个清热凉血药 , 不但作用在气分 。 它清热泻火 , 不但作用在气分 , 而且也作用于血分 , 就是气血兼治的一个药物 。 对血分它可以表现出清热凉血的(作用) , 所以这个温热病如果热入营血以后 , 有的用大黄不完全是用来泻下 , 与它的凉血还有一定的相关性 。 同时大黄又是一个止血药 , 所以称为凉血止血 。 这两个应该是并列的功效 , 也不完全是因果 。
比如说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清热凉血药 , 比如说牡丹皮、赤芍药 , 或者玄参 , 这些药有清热凉血作用 , 但是它没有直接的止血作用 , 所以我们就叫它清热凉血 。 当然通过清热凉血 , 对于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 它有间接的缓解出血的效果 。
但是这和中药定功效的原则是不吻合的 , 中药的功效我们前面讲总论的时候就提过 , 是一个直接作用 。 间接的效果必须和直接作用联系在一起 , 它才能够成为一种功效 。 如果把止血和凉血放在一起是一种因果关系 , 它也是可以通过清热凉血有利于止血 , 或者间接的收到一定的止血的效果 。 但是对于一般的凉血止血药来讲 , 在中药学里面和治法学上是有所区别 , 把它完全作为一种因果关系来对待 , 那是在中医治法里面比较强调 , 因为治病求本 。 从中药来说 , 更讲究的它是直接的一些具有的基本作用 。
所以这种凉血止血包括前面的黄芩、栀子 , 什么马齿苋、贯众等等 , 它们的(清热)凉血(止血)就是包括了清热凉血和直接的止血作用 , 所以它又有止血的作用 。 这一点必须肯定 , 又是一个止血药 。 那么大黄的这个止血作用 , 在很长的时间 , 在中药书上都没有把它明确的提出来 , 所以在应用当中都谈到了可以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 但是功效里面就说它清热凉血 , 没有止血二字 。 这个现象由来已久 , 不是现在才形成 ,。
这个在清末民国初年 , 有一个很有名的医药学家叫做唐容川 , 是四川彭州的近代的很有名的一个(医家) , 也是个临床医家 , 在本草学上也有很大的贡献 , 比如他作(的)《本草问答》这一类(书) , 都是质量比较高的 。 他作了一本专著叫做《血证论》 。 这个《血证论》是专门讨论出血病证的一些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 和收载一些有效的治疗方的一本专著 。 《血证论》就是讨论出血证的一个专著 。
在《血证论》当中 , 唐容川就提到了 , 大黄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 就说“今人不知 , 惜哉” , 就是说现在的人没有把大黄的止血作用加以肯定 , 这个太可惜了 。 所以他的观点就是对于大黄的止血作用 , 必须要加以高度的重视 , 要加以肯定 。
尤其是近年来 , 大黄在治疗一些出血证尤其是在上消化道的出血 , 所以在临床当中很多医生使用 , 所得出的统一的意见 , 就是大黄是一个治疗出血很有潜在优势的一个良药 。 尤其是对于上消化道的出血 , 效果比其他的出血更好 。 这个也是属于它苦降 , 主要作用在脾胃大肠 , 它的作用部位也是完全吻合的 。
所以不管从古代文献的记载 , 当代临床医生的经验和药效学的研究 , 它都有直接的止血作用 。 所以我们的教材上就提到了它的止血 , 这个也是可能和已有的一些中药教材有区别的一个地方 。 明确提出了止血作用 , 这一点是完全成立的 , 所以把大黄经常用于很多的出血证 。
比如说在一些古方里面 , 什么十灰散 , 是《十药神书》里面治疗出血证很常用的一个方 , 里面也有大黄 。 作为十灰散 , 其实是把十味药都炒炭了以后使用 , 当然一方面是增强止血作用 , 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临床应用范围 。 如果像大黄这一类的清热药又能止血的 , 如果生的时候用 , 它不是没有止血(作用) , 也能够止血 , 但是它就更适合于血热妄行 , 要热盛的更加适合 。
推荐阅读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2 细辛 苍耳 辛夷 藁本 薄荷 牛蒡子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6 小茴香 丁香 良姜 花椒 荜茇 橘皮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0 发散风寒药:桂枝 紫苏 生姜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8 薤白 柿蒂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7 枳实 木香 沉香 乌药 香附 佛手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5 温里药: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3 苡仁 车前 滑石 木通 石韦 萆薢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2 利水渗湿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0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8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蕲蛇 乌梢 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