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自动驾驶技术逐步发展 “聪明车”有望加速驶上“智慧路”


【互联网|自动驾驶技术逐步发展 “聪明车”有望加速驶上“智慧路”】
互联网|自动驾驶技术逐步发展 “聪明车”有望加速驶上“智慧路”
本文插图

试点无人驾驶出租车、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智能公交驶进示范区……这两年来 , 国内自动驾驶技术逐步发展、市场规模日益变大 。
昨天举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自动驾驶论坛上 , 临港新片区启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规模应用示范 , 上汽集团、图森未来、商汤科技等15家企业共同参与 , 推动人工智能(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临港新片区也正计划开放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 , 为车路协同发展提供示范 。
全国车路协同示范区已超40个
相关数据显示 , 2018年 , 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近50亿美元 , 预计到2021年将超70亿美元;到2035年 , 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 。
当单车智能面临高昂的成本和技术难点而无法全面落地之际 , 车路协同概念的出现为自动驾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成本较高的部分车载功能由“智慧的路”来代替 , 在大规模降本的同时 , 实现车辆与道路之间的信息交互 , 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

中智行董事长兼CEO王劲认为 ,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 , 车路协同智慧交通有望成为AI、5G和工业互联网的重量级应用 , 并将决定中国无人驾驶的发展速度 。 基于5G的车路协同可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车载设备成本 , 从而促进无人驾驶的快速落地 。 因此 , 中国应选择车路协同的智慧交通之路 。
事实上 ,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及科技企业在C-V2X上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 “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的车路协同方案正在发展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全国的车路协同示范区已经超过40个 , 13个区域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 测试场景也在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城市走向高速 。
智能重卡有望部分实现商业化
前天 , 特斯拉透露 , 今年将非常接近实现L5级别无人驾驶 。 在美国 , 谷歌Waymo已经开始测试没有安全员的无人驾驶汽车 。 目前 , 包括特斯拉、谷歌Waymo和Uber(优步)等在内的科技公司都已在无人驾驶领域投入巨资 , 但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进程依然缓慢 , 主要的挑战在于技术细节问题尚未完善、监管政策有待制定以及公众接受程度仍然不高 。

在国内 , 上汽去年开始测试东海大桥智能重卡项目 , 今年有望部分实现商业化 。 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智能驾驶分部总监梁伟铭表示 , 这一项目的成功试点离不开政府、运营企业、通信企业和车辆企业的共同协作 。
“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 , 车路协同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 一方面 , 车路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投入资金 , 用地、取电、施工等诸多内容需要获得政府部门审批;另一方面 , 形成规模化网联网络需要多方联动 , 单纯依靠某一企业推动 , 很难达到协同作用 。 ”梁伟铭表示 , 由政府统一规划、持续投资建设、企业专业化运营维护 , 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方案 。
在此背景下 , 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作参与的产业格局正加速形成 。
多方合作成主旋律
“如果算法出错 , 应该由谁埋单?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显然无法逃避这一问题 , 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诸多领域也面临同样问题 。 ”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 。
尽管目前AI技术还远未达到像《银翼杀手》《西部世界》等影视作品中表现的水平 , 但在不断进步的同时 , 也面临着政策制定、各方资源协同等新的问题 。
今年以来 , 我国相继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文件与《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等推荐性国家标准 , 政策层面持续加码 , 无疑将增添整个车联网产业生态发展的新动能 , 助力车路协同进入黄金发展期 。 尤其是道路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成为城市基建重点之一 , 以示范区为代表的布局将逐渐形成规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