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从互联网到AI崛起,上海能弯道超车吗?

云计算|从互联网到AI崛起,上海能弯道超车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很多年后 , 面对已成巨头的阿里巴巴和首富马云 , 上海市领导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为失去这样一个由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巨型企业感到相当遗憾 。”
在很多观者眼中:过去20年 , 互联网经济乘风而起 , 北京、深圳、杭州 , 分别诞生了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 , 这当中 , 阿里巴巴本该属于上海 。
不过 , 相比纽约再度拒绝了亚马逊 , 上海并没有丧失再度搏击“浪潮之巅”的激情 。移动互联网到来 , 上海拿出了拼多多 , 虽然相比北京一城包揽三大独角兽TMD(字节跳动、美团、滴滴)略有逊色 , 不过在另一条科技赛道上 , 上海俨然已经“暗度陈仓”了 。
2020年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到第三年 , 也是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 , 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脑智工程等领域 , 上海抛出了一个新问题:当全国1/3人工智能人才集聚上海 , 产业的走向会如何变化?
科技发展的进程 , 总是这么耐人寻味 , 面对产业互联网大潮 , 上海的科技产业如何重上“浪潮之巅”?
上海的互联网野望
智慧零售企业悠络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修平在10年前 , 选择了上海作为创业启动基地 。在他眼中 , 上海深厚的零售贸易体系为全国领先 。
“中国零售看上海 。全国零售的真正大本营以华东 , 特别以上海为中心 。”沈修平说 , “零售巨头的总部很多都在上海 , 而且零售管理水平也是上海比较先进 。”
放眼全中国 , 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金融和产业优势——领先的金融体系 , 深厚的贸易积累 , 密集的工业集群 。
可惜的是 , 上海擅长的核心竞争力 ,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发挥不出最大威力 。“上海是全国相对富裕的一个城市 , 大多数人活的还不错 。所以上海草根环境不多 , 做长尾市场有些吃亏 。”上海AI创业公司商涌科技CEO刑静说 。
消费互联网的本质 , 是长尾市场的生意——通过消除信息壁垒 , 连接平台两边的广大消费者与供给者 , 收割巨大的长尾市场:腾讯连接人与人 , 百度连接人与信息 , 阿里巴巴连接人与商品 。
消费互联网面对C端个体用户 , 流量就是王道 , 甚至比的是谁更激进更敢烧钱 。一场战争的局势 , 在几个月内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与上海相比 , 北京如同一个缩小版中国 , 具有面向长尾市场的环境优势 。因此中国前六大互联网公司中 , 有四家总部诞生在北京 。
风水轮流转 。产业互联网时代 , 比拼的不再是几个月内的流量厮杀 , 转而需要体系化保障:强大的资金体系支撑、丰富的实体产业积累、以及完备的产业集群效应——这恰恰是上海所擅长的 。
上海的创新应用先进程度让沈修平印象深刻 。他曾跟云南的一个客户交流 , 这位客户告诉他:“我们这边基本上晚你们上海3、4年很正常 。”当他前往重庆西部建分公司时 , 再一次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他不解地问当地客户:“上海都接受这样的 , 你们这边为什么不接受呢?”重庆客户告诉他 , “我们晚3、4年很正常” 。
“慢慢地我们发现一个规律 , 3、4年前上海用的东西 , 现在在二三线城市才会用起来 。这个很有意思 , 跟整个中国商业特色有关系 。”沈修平说 。
更重要的是 , 上海拥有的资金、贸易、产业集群优势 , 很难有城市能在短时间内后来居上 , 只能依靠漫长岁月的点滴积累 。放眼全国 , 拥有三重优势的区域没有几个 。
上海 , 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产业互联网时代 。
AI崛起 , 上海崛起
汽车代替马车、工厂代替家庭作坊、互联网代替电报……不管是从人类发展的整体 , 还是从各个产业的细分领域来看 , 永远在围绕效率做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