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肿瘤NGS检测一哥之争:行业进入下半场 头部玩家掀IPO热潮( 二 )


相比之下 , 诺禾致源显得比较“老派” 。 虽然在2018年 , 公司的肺癌检测试剂盒顺利拿证上市 , 但并未借机切入临床级别的肿瘤基因检测市场 , 而是专注于科研服务——即为科研院所提供基因测序服务 , 科研服务也为诺禾致源贡献了九成主营业务收入 。
不过 , 科研服务在行业内属于劳动密集型 , 技术门槛相对低 , 同质化竞争激烈 , 近些年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 值得注意的是 , 诺禾致源也注意到了临床级肿瘤基因检测的广阔前景 , 开始布局 。 其在招股说明书中称 , 基因测序在临床检测、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空间较为广阔 , 竞争对手已纷纷进入该领域 。 公司“临床领域的业务已开始 , 但目前收入占比较小 。 ”
招股说明书显示 , 在2017至2019年 , 诺禾致源对外销售临床及科研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的业务 , 占据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0.81%猛增至10.79% 。
抢跑癌症早筛 , 谁能成功掘金?
最烧钱的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 , 那么 , 对于研发癌症早筛新产品 , 以及抢占医院渠道 , 各家公司做得究竟如何?
先是癌症早筛新产品 , 目前 , 燃石医学主要在泛癌种早筛方向发力 , 包括肺癌、肠癌和肝癌3种 , 基于深度甲基化测序与机器学习技术 。 此前 , 燃石医学已经在癌症早筛领域投入研发近4年 , 其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早期数据亮眼:在健康受试者中特异性为95%的设定下 , cfDNA甲基化早检模型在肝癌患者、结直肠癌患者及肺癌患者独立验证集中分别可达90%、89%及66%的敏感性 。
基于上述数据 , 燃石医学开展了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前瞻性、泛癌种早检研究 , 预期纳入超过1.4万例受试者 , 并在三年内完成泛癌种早检产品的技术优化及临床验证 。
泛生子则更为关注单癌种——肝癌的早筛 。 泛生子官方微信曾在2019年3月发布一则研究成果相关文章 , 对331例甲胎蛋白和B超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筛查:检测到24例阳性样本 , 并在6-8个月的追踪随访中发现了4例肝癌(均为小于3cm的早期肝癌) 。 在此研究队列中实现了100%的灵敏度、94%的特异性和17%的阳性预测值 。
据兴业证券研报数据 , 泛生子更新后的HCCscreen(一种液体活检试验)检测方法已经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多个队列中得到验证 , 显示出88-95%的敏感性和94-97%的特异性 。 在招股说明书中 , 泛生子还披露基于此研发的肝癌早筛IVD产品将有望进入国家药监局绿色通道 , 获得快速审批 。
值得注意的是 , 还没有拿到产品注册证 , 泛生子早已与国内体检巨头爱康国宾联手 , 以LDT(实验室自建项目)模式 , 面向高风险的健康人群提供肝癌早筛服务 , 用户支付5000元 , 可以获知自己的早期肝癌病变呈阴性还是阳性 。 此举一度被认为存在风险 。
有业内人士对本报采访人员透露 , 肿瘤早筛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与器官供血情况相关 , 肝这种器官供血量大 , 灵敏度就会相应高 , 属于比较好做早筛的癌种 。 国内正在研发肝癌早筛相关产品的有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燃石医学等头部公司 , 但均处于临床验证阶段 。 只有泛生子已经开始售卖 。
如此“抢跑” , 健康用户在支付高昂的检测费之后 , 究竟能从中获得多大的收益 , 还很难说 。
院内市场竞争激烈
除了砸钱研发新产品 , 线下渠道的布局也同样重要 。 其中 , 院内市场更是成为了各家公司的必争之地 。 燃石医学COO揣少坤表示 , 入院是中国肿瘤NGS检测的市场终局 , 占据主导地位 , “我们能把这条路趟出来非常自豪 。 ”
相比而言 , 院外市场准入门槛低 , 但是需要销售人员与医院、病理科、以及多位肿瘤科医生层层沟通 , 最终通过医生申请 , 将患者样本送至第三方实验室 。 在这个过程中 , 中间环节多 , 成本也非常高昂 。
院内市场则仅需要与医院合作 。 检测公司通过正规竞标流程入院建立实验室 , 提供系统的人员培训、技术配备 。 一旦医院实验室投入使用 , 合作医院就会购买检测公司的产品(试剂或仪器) , 从而为整个医院的患者提供基因检测服务 , 这是一个稳定且不断增长的收入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