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财经|就该多生娃!,穷人
作者:关不羽来源:功夫财经
最近 , 广西一家人红遍网络 。 这对贫困的九零后夫妻生了九个孩子 , 女方还怀了一个 。 等“十娃”诞生 , 这家人十二口人 , 超过一支足球队 。
文章图片
由此引发的讨论中有一种声音特别让人讨厌——“这么穷的低素质人口 , 生那么多干什么?” 。
说的人动机可能不坏 , 但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着实让人生厌 。 穷人就该“多养猪少养娃”?错 。
从经济学角度看 , 穷人翻身就得靠多生育 。
1
人口繁衍是家庭为单位的人力资源投资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是家庭 , 既然是经济单位 , 就可以从经济角度去解释其行为 。 养儿育女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 , 只不过这个投资的收益比较复杂:包括劳动力的经济贡献、家庭地位提升的潜在收益、抗风险收益等等 。
和所有投资行为一样 , 越是资金宽裕者选择越多 。 富裕家庭有更多的投资选择 , 地产、证券、贵金属甚至直接投资企业 。 贫困家庭就没有多少选择了 , 养儿育女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
有人会说现在养儿育女的成本那么高 , 贫困家庭生得起吗?其实 , 做一个系统的成本分析的话 , 城市中产以上家庭在育儿方面的大部分开支都带有奢侈性消费的属性 , 并非必要的育儿成本 。 比如说昂贵的童装 , 对孩子的成长不是必须的 。 小宝宝哪里区分得了高级品牌货和廉价货的区别?热衷此道的父母 , 多少都是出于身份炫耀的潜意识 。
再如 , 月子中心、昂贵的月嫂 , 其实都是为父母服务的 , 并不影响养育本身 。 去除这些“增值服务” , 单纯的养育成本并不高 。 “穷人也养得起孩子?”的富人惊诧 , 属于“何不食肉糜”的痴问 。
文章图片
育儿成本的真正问题在于教育 。 在中国 , 教育支出是家庭人力成本支出的大头 , 占比之高令人乍舌 。 《2019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显示 , 38.8%的受访家庭用于子女校外教育和培养的投入占家庭年收入的2-3成 。
“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念深入人心 , 成了质疑穷人生娃的主要理由 。 然而 , 这种家庭教育投资的畸高并不正常 , 是长期政策导致的观念扭曲 。
2
穷养有穷养的道理
正常社会中 , 穷人和富人的生育策略是不同的 。 对欧美发达国家自十九世纪后半叶的生育率研究显示 , 不同阶层家庭的生育率有显著的差异 。
最富裕的家庭不受经济条件限制 , 生育意愿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偏好 , 没有固定的规律 。 但这部分家庭数量稀少 , 对社会整体生育率没有影响 。
文章图片
▲伊万卡一家
更为普遍的是 , 中产家庭倾向于少生育、高投资 , 教育支出的能力和意愿均比较高 。 低收入家庭则是多生育、择优投资的策略 , 宁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在最有天分的后代教育上 。 大部分资质平平的子女很早就业 , 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
从人力投资的角度去理解 , 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选择不同的生育策略是很合理的:
贫困家庭的总收入有限 , 需要在更多的“选择项”中做出最优选择集中投资 , 才能指望“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 从而改变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
中产家庭的育儿成本远高于必要成本 , 增加选项的负担过重 , 只能少生重投 。 这种策略风险偏高 , 但是中产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大 。
其实 , 直至清末民国 , 中国中低阶层家庭的传统生育观也是如此 。 由于科举制“朝为田舍郎 , 暮为天子臣”的开放属性 , 中国传统家庭通过子女教育投入提高家庭社会地位的意识十分浓厚 。
推荐阅读
- 【】财经观察 | 德国经济受重创 不确定中渐复苏
- 第一财经|现代牧业半年净利增4成,预计下半年奶价继续走高
- 阁屋财经|DeFi:新世界的“入侵者”
- 智通财经|泰丰文化能否成为古董牛股?,新股前瞻︱净利润年复合增长94%
- 央视财经|年入12万至20万最幸福,调查:四成受访者感觉很幸福
- ZAKER|财经早餐0705:长江水旱灾害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GPLP犀牛财经|2019 年净利润下降 74.07% 至 0.21 亿元,弘业期货年报增收不增利
- GPLP犀牛财经|业绩连续两年下降 门店增长乏力,周黑鸭加盟费由500万骤降至30万
- 中安在线|中安时评:下足“绣花功夫”,稳住脱贫后续动力
- 中安在线|【地评线】中安时评:下足“绣花功夫”,稳住脱贫后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