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前浪”联想该不该有梦想?

联想“前浪”联想该不该有梦想?
图片

导语:与其折腾新业务 , 不如继续保持“稳稳的幸福” 。
尽管ThinkPad键盘上的小红帽从未改变 , 但联想这几年一直在变 。
4月15日 , 联想集团(HK:00992)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 , 穿着红色T恤 , 站在了新财年的誓师大会上 , 就好像ThinkPad键盘上的小红帽那样 , 极其抓人眼球 。
对于2020年这个新的开始 , 刘军在台上振臂高呼:“我相信 , 以变制变 , 变中求胜 , 我们一定可以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 ”
刘军在演讲中提到 , 在提高PC业务市场份额之外 , 还要打造联想的“转型+生态”双轮驱动模式 。
对于“构建生态” , 刘军期许联想在 C端和B端同时发力 。 尽管他自己也意识到 , 这需要联想从内部构架、企业理念和外部合作模式等方面做出快速调整 。 但是以如今联想的的状态 , 恐怕在组织架构、技术支撑 , 还有战略层面 , 都很难实现转型 。
如果是几年前 , 外部环境宽松还能让联想激进的折腾 。 但今非昔比 , 在全球衰退下 , 联想最好的选择还是稳中求胜 。
01 低效的创新黑箱
联想显然不是一家创新驱动的公司 。
在联想发展的早期 , 柳传志的“贸工技”路线战胜了倪光南的“技工贸”路线 , 成了联想的立身之本 。
不可否认的是 , 在尚处于追赶期的中国电子工业而言 , 利用中国劳动力优势的“贸工技”路线的确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 , 过往的成功经验往往会导致路径依赖——浑身上下散发着商业气息的联想 , 或许从血液里来看 , 缺乏创新基因 。
创新的好处毋庸置疑 , 近几年来 , 被公众认知程度最高的创新无疑是智能手机 。 苹果凭借iPhone作为智能手机创新上的标杆 , 公司市值一举超越微软坐上了美股的“头把交椅” 。
苹果的成功 , 不仅在于其培养了成熟的产业链 , 并且还带动了一大批诸如小米、华为等追赶者促进了产业的繁荣;然而这其中 , 却没有联想 。
联想的智能手机业务 , 可谓是摸了一手好牌 , 却打得稀烂 。
在智能手机行业的“上半场” , “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名震江湖 。
但从“下半场”开始 , 当初“中华酷联”只剩下华为一家 , 联想虽然未完全退出智能手机业务 , 但其产品已经淡出公众视野 , 就连科技博主的旗舰机测评中 , 也很难看到联想的身影 。
联想智能手机业务高开低走的背后 , 其内部的创新机制脱不了干系 。 创新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 至今还没有清晰地分辨其最为直接的决定因素;因此 , 我们不妨把公司的创新过程视为一个“黑箱”系统 。
高效的黑箱 , 能把良好的输入转化成良好的输出;而低效的黑箱 , 即便是有良好的输入 , 其输出结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
联想的智能手机业务 , 高质量的投入对应的却是低质量的产出 , 这可能意味着联想创新的黑箱是低效的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如果转型不能够“触及灵魂” , 即便是在新业务上折腾再多的资源 , 恐怕也无济于事 。
【联想“前浪”联想该不该有梦想?】联想手机的黯淡是因为没有进取的远见和足够的投入吗?恐怕不是 , 面对新的行业风口 , 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 联想自然也不例外 , 在新业务线上的创新上投入了不少资源 。
但创新的黑箱 , 毕竟要靠公司和人来运转——因此组织架构显得格外重要 。 战略就算再长远 , 如果执行起来出了差错 , 恐怕也是难以维系的 。
知乎等平台上 , 充斥着联想员工对于公司官僚气的“吐槽” 。
一位联想员工对公司研发部门氛围的总结很有代表性:真正牛的 , 联想留不住 , 自己也呆不住;高不成低不就的 , 联想是个好归宿;啥都不行的 , 在联想也混不走 。
该员工坦言 , 联想的招聘很多项目是用时间驱动 , 时间到了必须找人 , 导致滥竽充数的人也被招进来;招聘进来的程序员中70%去做换来换去的项目 , 只有10%会做面试时承诺的研发工作 , 长此以往 , 难以形成技术上的积累和专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