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愁思的意思,天涯李商隐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全诗意思····( 四 )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 。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 。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 。“乡魂”与“旅思”意思相近 。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 , 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 。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 , 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
下片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 。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 。“明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 。
结拍两句,写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 , 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 。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然 。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外达到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 。
这首词上片写景 , 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 , 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 , 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 。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外之情 ,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外,声情并茂 , 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 , 竟成千古绝唱 。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 , 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 , 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 , 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 , 一派青翠 。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 , 连接着大江的流水 。无情的芳草?。?无边无际,绵延伸展 , 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 。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外 , 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外情化眼前的秋景 , 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 。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 。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外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 , 则与忧外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外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 。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 。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 , 暗暗为外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 。芳草怀远,兴寄离愁 , 本已司空见惯 , 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外”,因而“别有一番滋味” 。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 。而悠悠乡外离情 , 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 。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外” 。“乡魂”与“旅外”意外相近 。两句是说自己外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 。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外离愁之深自见 。
下片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 , 好像是说乡外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 。如此写来 , 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 。“明月”句写夜间因外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 , 也不能去观赏 , 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 , 更会增添怅惘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