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食补“四宜”

食补 , 是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段之一 。《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 五菜为充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千金方》“食治”卷中,也分类介绍了各种果实、蔬菜、谷米、鸟兽和鱼虫对人体的补养和祛病作用 。食补虽一年四季都可进行,惟冬令进补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冬季是滋阴潜阳的季节,人体生理活动有所收敛 , 补养于体内,好为来年的“春来夏长”做好准备 。故民间曾有“三九补一冬 , 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的谚语 。近年来,人们对冬令进补的好处大多数人有所认识,但怎样才能做到补得科学合理,并非全都明白,有人甚至由于进补不当而损元伤体 。笔者之见,冬令食补当讲究“因时、因人、因病、因性”而四制宜 。因时而宜因时而宜,即根据冬季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病理的特点,选取适宜的食物 。“冬三月,此为闭藏,冬气之应 , 养藏之道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冬阴气极盛,万物生理功能低下 , 阳气、精气内藏 。一日三餐,应选取具有保阴潜阳的食物 。严冬季节 , 寒气逼人,人体要维持热量平衡 , 应适当增加高热量膳食 。牛肉、羊肉、狗肉、鹅肉、鸭肉、海参、鱼类、龟鳖、虾、牛奶、鸡蛋、藕、木耳、银耳、核桃、白薯、萝卜、油菜、绿豆芽等,都是冬令食补的佳品 。从五味益害看 , 冬季应少食咸,多食苦 。因冬季肾经旺盛,肾主咸 , 心主苦,肾水克心火 , 若咸味吃多,会使肾水更亢,致心阳减弱,故此时应多苦少咸,以助心阳,抗御过亢的肾水 。因人而宜所谓因人而宜,即不同身体素质的人 , 进补的食物应有所区别 。且不论儿童和青少年,就拿中老年人来说,按中医理论 , 其中体质虚弱者就分5类13种:即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阴虚(心阴虚、脾阴虚、肾阴虚、肺阴虚、肝阴虚)、气虚(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血虚(心血虚、肝血虚)和肾阳不足 。就大类而言,阳虚者宜食羊肉、羊肾、猪腰、牛骨髓、鹿肉等 。阴虚者宜食海参、龟鳖、蜂蜜、银耳等 。气虚者宜食羊肚、泥鳅、鳝鱼、燕窝等 , 血虚者宜食母鸡、猪肝、牛奶、酥油、胡萝卜、荔枝等 。可见,在不了解自己属于哪种体质的情况下,不能盲目乱补 。日常生活中 , 常见有人片面认为进补就是为壮阳,或看到他人吃什么有利便人食亦食,结果非但没能起到滋补作用 , 反而产生副作用,甚至诱发某些疾?。?庵肿龇ǚ浅2豢扇?。因病而宜患有不同的病症 , 在饮食方面就要求有不同的宜忌,在食疔理论上叫做“辨病施食” 。实践证明,饮食对路,对疾病会起到补充治疗的作用 , 反之,则会加重病情 。以冬季多发和常见的几种疾病为例,如感冒 , 可补充一些易消化、高热量的流质和半流质的饮食,如稀粥、牛奶、豆浆、菜汁、水果汁等,还可服用大蒜、生姜、紫菜叶等有助于治疗和有抗病作用的食物 。慢性支气管炎在缓解期内,主要表现为肺、脾、肾功能虚损,饮食应益肺、健脾、补肾,宜食瘦肉、豆制品、核桃、莲子、萝卜、冬瓜、枇杷、梨等 , 忌食海鱼、虾蟹、肥肉等 。慢性结肠炎,多为脾胃阳虚、肝脾不和,宜食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莲肉、木耳、豆腐等,忌食生冷、肥厚、粘腻、辛辣的食物 。因性而宜为了增强食物的营养保健作用和食疗效果,人们常把不同的食物搭配食用 。一般说来,食物配伍后,通过相互影响 , 不仅可增强各种单一食物的功效,而且会产生合成功效 。这种现象称之为相和相助 。这种做法较单一食物更显补疗价值 。但必须注意,并非所有食物配伍后都能产生相和相助作用 。有些食物由于性能不同 , 配伍后就会产生相恶甚至相反的作用,食后反而产生副作用或毒性,对于人体造成危害 。由以往的实践证明 , 食羊肉、牛肉、狗肉之后,再食绿豆、鲜萝卜、西瓜则会使前者的温补功能大大削弱 。另如:鸡肉与鱼肝、猪肝不宜同食,蟹肉与苋菜不宜同食,蜂蜜与蟹同食会产生毒性,因此,建议诸君在食物配伍时还是先请教医家为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