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与痛经“狭路相逢”

痛经是女性朋友的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年轻妇女 。其主要症状是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下腹疼痛,并伴有腰酸、呕吐等不适 。引起痛经的原因很多,但应对痛经的方法除了注意避免劳累、受凉、情绪紧张外,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食疗了 。痛经患者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体质及症状进行辨证食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气滞血淤型痛经:典型症状:患者月经周期往往不太规律,在月经前2―3天开始出现莫名其妙的心烦、胸闷,常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 , 经量少,色黯有块 。舌黯或有淤点,脉沉弦 。此类患者应多吃一些具有舒肝理气、活血调经作用的食物,如白萝卜、柑橘、佛手、茴香菜等 。推荐药膳:益母草煮蛋:鸡蛋两个,益母草50克,元胡15克 , 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 , 吃蛋喝汤 。经前1~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萝卜莲藕汤:白萝卜适量切块 , 莲藕(不去节)适量切段,水煮至烂熟,加红糖适量食用,1日1次 。特别提醒:精神紧张、心情抑郁是诱发此类痛经的“罪魁祸首” 。再加上熬夜、久坐等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会进一步加重淤血的症状 。因此,女性朋友一定要学会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一旦发生不愉快的事,应当尽快设法忘却它 。不要把今天的烦恼带到明天,切忌斤斤计较,更不要去钻“牛角尖” , 做到宽怀大度、达观乐世 。同时还要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适度增加运动量 , 以促进气血的流通 。寒湿凝滞型痛经:典型症状:患者常常表现为月经经期后延,经前或经期小腹绞痛、发凉 , 局部热敷后疼痛常可减轻,经量少,色黯,经期常伴有面色苍白、手脚发凉、腰腿冷痛,舌淡,脉沉紧 。湿邪偏重者,经期前后常常表现为白带清稀、量多 。此类患者应多吃一些具有散寒化湿、温经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狗肉、葱白、山楂等 。推荐药膳:椒姜羊肉汤:花椒3克,大蒜5克,生姜10克,羊肉100―150克,切片加盐少许,煮汤食用 。桂心薏米粥:桂心5克研末,薏米50克,大米50克,先将薏米、大米煮粥 , 待粥将熟时放入桂心末拌匀,再煮10分钟以生姜、盐、葱调味即可食用 , 1日1次 。此粥最适合痛经患者中医辨证为寒湿凝滞,且湿邪明显者食用 。特别提醒:感受寒湿之邪是诱发或加重此类痛经的重要因素 。因此 , 此类患者经期要特别注意保暖,忌着凉、游泳、水中作业、赤脚过河、长时间吹空调或过食冷饮等,更不要坐在阴湿寒凉的地方,因为寒冷刺激容易引起子宫、盆腔内血管过度收缩和卵巢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痛经或月经失调 。经期外出时要防止淋雨,如果不慎淋雨,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并用毛巾将皮肤搓热,再喝些生姜红糖水以驱寒气,防止受凉 。湿热下注型痛经:典型症状:经前1--2日小腹胀痛,用手按揉后疼痛加剧 , 有灼热感,经期疼痛加剧,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 ,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此类患者平素应多吃一些具有清热除湿、化淤止痛作用的食物,如马齿苋、丝瓜、苦瓜、红小豆、绿豆、薏米、油菜、香椿叶、莴苣、莲藕、冬瓜、芹菜等 。推荐药膳:丝瓜红糖汤:老丝瓜250克 , 红糖适量 。将丝瓜洗净切碎,水煎汤,加红糖适量,趁热喝汤 。甘蔗赤豆汤:赤小豆15克 , 甘蔗汁100毫升,先将赤小豆浸泡30分钟后,与大米一同放入锅内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放入甘蔗汁稍煮10分钟即可食用 , 每日早晚空腹服用 。特别提醒:此类患者体内湿热之邪较重,平时应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 , 多吃蔬菜、水果,切忌过食油腻、辛辣之品,应与羊肉、狗肉、辣椒等辛温之品“划清界限” 。气血虚弱型痛经:典型症状:患者每至经期便小腹隐痛,用手轻轻按揉或用热水袋热敷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月经结束后,小腹也常隐隐作痛 。月经量少、色淡,面色苍白或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此类患者平素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作用的食物 , 如红薯、山药、栗子、鸡肉、牛奶、土豆、葡萄、桂圆、大枣等 。推荐药膳:黄芪乌骨鸡:乌骨鸡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后把黄芪100克切段,置于鸡腹内,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改用文火炖,直至鸡烂熟后调味食之 。可分数日服食 。莲子桂圆粥:莲子30克,桂圆30克,阿胶15克,大枣10枚 , 糯米150克,红糖适量 。先将莲子、桂圆用水浸泡30分钟后与糯米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至粥熟时,再将阿胶对入粥中,稍煮片刻即可食用,每日两次,早晚服食 。持别提醒:过度疲劳容易耗伤气血,此类患者一定要养成劳逸结合的生活习惯 。特别是在月经期间更要注意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忌过度疲劳、剧烈运动 。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女性朋友来说,应避免久坐,每隔40分钟-50分钟就应起身活动一次 , 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经血保持通畅,减轻下腹隐痛和腰酸背痛的感觉 。肝肾不足型痛经:典型症状:经后小腹隐痛,月经量少色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有时伴有潮热、盗汗,舌淡,脉沉细 。此类患者平素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益肝肾、调经止痛作用的食物,如枸杞子、枸杞菜、桑椹子、核桃仁、黑豆、黑米、黑芝麻等 。推荐药膳:黑豆煮蛋:鸡蛋两个,黑豆60克,加水煮熟,去蛋壳再煮片刻,再冲入米酒120克,吃蛋喝汤 , 每日1剂 。黑芝麻粥:黑芝麻25克,大米50克 。先将黑芝麻炒熟后研成细末 。连同淘洗干净的大米一起放入砂锅内 , 加清水,旺火烧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粥熟,冷却后,加蜂蜜调食 。特别提醒:此类患者应特别注意“呵护”肾精,对于未婚者 , 应提倡晚婚,对于已婚者,应节制性欲 , 以防纵欲太过,耗伤肾精,加重痛经 。痛经外治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 饮食疗法治疗痛经效果虽然很不错,但需持之以恒方可显效,对于那些尚未采用饮食疗法或刚刚采用饮食疗法但尚未取得理想疗效的朋友来说 , 如果再次与痛经“狭路相逢”又该怎么办呢?下面给您介绍一些“急则治其标”的简单易行的外治法,往往能让您远离痛经的困扰,您不妨一试 。白药填脐法:取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调成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然后将热水袋敷于肚脐处,可有效减轻或缓解疼痛 。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连用3~5天 。药酊按摩法:取云南白药酊适量 , 涂于脐下关元穴和气海穴处 。并用手轻轻按摩,至局部有热感时,疼痛即可消除 。注:关元穴:脐下3寸(脐下4指处,以患者自身的手指宽度为准);气海穴:脐下1.5寸(脐下2指处,以患者自身的手指宽度为准) 。痛经足浴方: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后取汁足浴 。每次15~20分钟 , 每日1次,连续3―5天 。药物热熨止痛法:取食盐100克,葱白100克 , 生姜50克,共捣烂炒热 , 放入布袋,热敷脐下腹部,每日2―3次 。目前西医治疗痛经主要以止痛、镇痛、解痉为主,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复方阿斯匹林、消炎痛等.但这些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勿擅自服止痛药,以防发生意外 。此外,雌孕激素可通过抑制子宫收缩或抑制排卵而起到止痛的目的,但因此类药物会抑制卵巢的正常功能 , 故应慎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