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并不是那种爱哭事儿多,尖酸刻薄又小心眼得女子,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才是最真实的她 。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
曹雪芹在第五回中给金陵十二钗除黛钗二人外的每人写一首诗描述她们的机缘命运,黛钗二人则是出现在同一首诗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和宝钗的名字各取一字正是宝玉的名字,这也是很多红学家分析黛玉和宝钗本为一体的原因,贬低宝钗或者轻视黛玉都有悖曹公写这开辟鸿蒙的《石头记》的本意 。
也许你不知道,她并非任性
你也许不知道,烟柳繁华的大观园,对于这个寄人篱下的姑娘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
你也许不知道,姑苏探花巡盐御史的独生女,带着倾家遗产来投亲,却因为贾府的冷漠“冷月葬花魂” 。
你也许不知道,贾府以及另外几大家族里是什么名堂什么气数,“只有门口两座石狮子是干净的“”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
你也许不知道,林妹妹家中人丁稀落,除了在外地为官的父亲,无人依仗,而宝姐姐那样不成器的哥哥,也会追着问妹妹可要再做几件衣裳,可要将金项圈炸一炸 。
以上并非辩驳,因为在我看来,林的敏感,爱哭,"刀子一般的嘴"无需辩驳,这些本身并不是缺点,很多人不喜这些特征也是因为代入了特定情境,但林妹妹对宝玉发脾气,既是姑表兄妹,又是小情人,宝玉都不计较别人何须计较,谁对自家男朋友还没个气急败坏的时候 。
红楼梦》前几回就有林黛玉对周瑞家的冷笑的描述,但周瑞家的原话是什么?“各位姑娘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人家都有了,剩下的,你想要就拿去吧 。林姑娘听完顷刻火了,不吐不快“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就是看不惯你这副势利嘴脸,就是不给你台阶下,怎么了?姑苏巡盐御史与贾府姑奶奶(贾敏)的千金,怎么就不能发脾气了?
很任性有木有!但是说到任性,你大概也不知道,林妹妹初进贾府话不肯多说一句,察言观色她是行家;元妃省亲时见到林黛玉对她赞叹不已;林妹妹愿意教香菱写诗,愿意与紫鹃姐妹相待,香菱学诗到症结出不敢去问宝姐姐,却敢去烦扰“刀子一般的嘴“的林妹妹;看到这儿,你还觉得林妹妹任性吗?
而对于“任性”,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有过这样的经典语录:"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 。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若他一味只管没里没外,不给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
这段话原是和甄家仆妇说到宝玉的,但可以应用到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贵族子弟,无论男孩女孩;亦可拿来形容很多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大部分人必须遵循一些规则,因为规则和规则背后的力量比他(她)们要强 。
但书中的很多人物则不然,黛玉也好,宝玉也好,湘云也好,都是如此,只要场面上不错,家里的长辈不会揪住一点小事不放,而在红楼梦后期黛玉颇受诟病,与其说是因为她的个性,不如说是因为她从娘家带来的钱被贾府用光了,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讽刺的是,于大门大户,这,才是规则,天条一般的规则 。
命里由来
此处不得不提一提曹公的文学设定,书中林黛玉为绛珠仙子下凡,本来就是世外仙姝,北静王那样根正苗红的超级无敌高富帅在她面前都是臭男人,这才符合她的前世,人家是神仙好不好!
而曹公也是甚为满意他自己设定的“林妹妹”,书中给了她可以称为“除皇家以外最好的出身”:关于林黛玉父亲——林如海 。林家,四代袭爵之后,林如海顺利转型,高中探花 。当时的林如海,一手是勋贵之裔,在旧贵族中颇具人脉,一手是科举出身,同门同年无数,两边都吃得开,方能一路亨通——你以为每个探花都可以点盐政的吗?转型成功的林如海迅速进入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体系,尚未转型的贾家还在一点点边缘化着,这也是为什么日后的贾政逼着贾宝玉正经读书以备来日考科举走仕途 。
但之所以说林海履历无可挑剔,是阁臣备选,不仅仅因为他的科举出身 。单一个探花也还好,林海贵就贵在两边都沾,还显然是皇帝眼中重臣,无论是虚写的兰台寺大夫(原型疑为御史大夫)还是实写的盐政,都不是普通职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