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常建,字少府,唐代诗人,与王昌龄是同榜进士,但在仕途上并不如意,长期过着漫游隐居的生活 。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常建所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吧 。
在中国古代,诗歌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最好方式,是寄写心灵的最好依托,人们借诗歌赞扬、讽刺、抒情、甚至表达爱慕!短短几十个字,表达出来的意义却是无比深远!可以说诗歌文化,影响了我国整个古典文学的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
特别是唐朝时期,诗歌风气盛行,大批的名诗名作涌现世间,成为传世佳作的诗歌不计其数,而那些诗作方面的人才,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空降于唐朝时期,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等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但也有一些名气不大,甚至无名士的某篇诗词那也是传唱古今的经典之作!比如张若虚就有有被称作“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落榜生张继写的传诵了千年的失眠诗《枫桥夜泊》,再有就是生卒年、字号均不详,只知道他是唐代诗人的常建,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技压群雄、名垂千古!
常建是真正的“隐士”,与世隔绝于山林幽境,处世低调,新旧《唐书》均无其传,字号不明,只有几十首诗流传于世 。后来,经考证才知道他是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的诗人,与王昌龄同榜登科(开元十五年,即727年),且有交往(有《宿王昌龄隐居》一诗为证) 。
常建虽然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却一直宦途不顺,沉沦失意 。他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 。他一生流连于山水之间,过着游离的生活 。或者正因为这样,常建的诗大都能写得脱离凡俗,仙气十足,如他那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就好评如潮,深得后来者欣赏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这是一首歌咏寺院与山水风光的五言律诗 。“题”,题咏,题诗,破山寺即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 。因寺在破龙润旁,故又称“破山寺” 。唐咸通九年懿宗御赐“兴福禅寺”额,兴福寺成为江南名刹之一 。本诗通过写山林的郁郁葱葱与寺院佛门的幽静美好,表达了诗人向往这种远离尘世喧嚣,沉醉山水的隐逸生活 。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
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两句,赢得后代不少人们的赞赏 。原来从佛殿往后面禅房的通道是 一条两旁长满了修竹的小径,这条小径向前伸展,一直到了一个幽静的去处,这就是破山寺后面的禅房 。
“禅房”,也称“寮房”,是僧侣们的住所 。这里和前面佛殿里的景象又大不相同了,前面的佛殿里,通常是显得森严肃穆,香烟缭绕;而僧侣们的生活处所,却是由一条夹竹小径连接着的花木丛中 。
一个“深”字,道出了禅房周围的花木之多 。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在此修身养性的出家人来说真是太合适了,真是可以“忘却世间烦恼事,修得来世正果身 。”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明媚的山光使鸟儿更加欢悦,清澈的潭水令人爽神净心 。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实际上是诗人心情愉悦地反映 。潭水空明,也是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 。
据《维摩经·方便品》记载,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也就是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显然,常建在看到此番景象后,放佛领悟到了佛家禅悦的奥妙,摆脱了尘世间的一切烦恼 。这里,“悦”和“空”二字用得最妙,是神来之笔 。写出了林中之鸟的无比快乐,以及诗人内心的洁净澄明 。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两句以声衬静,通过静中有声,愈显其静的描绘,突出意中之“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是诗人杂念消除净尽,“心与境寂” 的具体表现 。
推荐阅读
- 题扬州禅智寺赏析
- 惠明茶与惠明寺的故事,惠明茶获奖记录
- 花山梅清天池水洌,卢延让松寺品尝香茶茶诗鉴赏
- 佛教寺院的饮茶文化,佛教与茶参禅悟道
- 古树茶花的功效与作用,陆良普济寺茶花
- 峰顶寺茶业加盟信息,鹭岩茶业
- 佛教寺院茶道介绍,佛教对茶道的渗透
- 关于扬州的茶礼,扬州大明寺为日式茶舍举行洒净法会
- 供奉无准禅师牌位700余年日本东福寺的中国缘
- 五山十刹,莫若杭州径山寺,好一个唐风宋韵品茶礼佛的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