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茶 。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 。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 , 在锅中熬煮后 , 用竹筛滤出茶渣 , 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 , 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 , 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 , 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 。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 。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
盐奶茶 。将青砖茶敲碎 , 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 , 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 , 等汤色浓后掺入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 。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 。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 , 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 , 一直到吃饱为止 。
罐罐茶 。将砖茶敲碎成块 , 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 , 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 , 只剩下二口时停止加热 , 稍凉后一饮而尽 。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 。一个土火炉子、一只曲曲罐、一撮茶叶或一笼火 , 一撮茶 , 一个茶罐和一只茶蛊 , 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 。大家坐在热炕上 , 架旺火炉 , 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 , 一口口的呷着 , 显得十分舒坦轻松 。
打油茶 。贵州的布依族 , 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 。不过 , 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 。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 , 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 , 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 , 直到沸腾为止 , 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 。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 , 一天威风;午茶一盅 , 劳动轻松;晚茶一盅 , 全身疏通;一天三翌 , 雷打不动之说 。
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 , 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 , 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 , 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 , 最后加水煮沸 , 虑出茶渣 , 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 。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 , 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 , 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 , 鸡鸭鱼肉也不香 。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
盐巴茶 。盐巴茶是怒江州一带怒族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 。先将小罐放在火炭上烤 , 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人罐烤香 , 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 , 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 , 去掉浮沫 , 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潮几下 , 并持罐摇动 , 使茶水环转三五圈 , 再将茶汁倒入茶盅 , 茶盅中再加适量开水稀释 。
这种茶汁呈橙黄色 , 这样边煨边饮 , 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 。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 , 蔬菜缺少 , 就常以喝茶代蔬菜 。现在 , 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 。
擂茶 。顾名思义 , 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 。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 , 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 , 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
作擂茶时 , 擂者坐下 , 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 , 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 , 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 , 频频舂捣、旋转 。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 , 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 , 茶便擂好了 。然后 , 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 , 投入铜壶 , 加水煮沸 , 一时满堂飘香 。品擂茶 , 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 , 既可作食用 , 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 , 又可充饥 。
雷响茶 。是酥油茶的一种 , 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 , 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 , 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 , 晌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 , 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 。白族的雷响茶颇具趣味性 。将茶叶放人砂罐内烧烤一定时间后 , 冲入沸水 , 这时砂罐内会发出一种似雷响的声音 。其时在场的宾客都会集中注意力等着聆听这种雷响声 , 且自身的情绪也会随着响声的大小而起伏 , 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 都认为是一种吉祥幸福的象征 。
推荐阅读
- 解析中国各地传统喝茶习俗
- 武夷山饮茶习俗
- 徽州吃三茶习俗
- 多国各具特色的饮茶品茗习俗
- 南北方饮茶习俗有差异
- 入乡随俗 了解闽南人的饮茶习俗
- 饮茶式样如此丰富的布朗族
- 饮茶的发展演变
- 不可不知的福建茶习俗
- 我国制茶饮茶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