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极体|芯片破壁者(十八):CPU战争三十年( 四 )


从几年前还在打能不能兼容对方架构的官司 , 到一举成为行业领先 , AMD的反扑印证了半导体格局往往看似严密 , 但变化也就发生在瞬息之间 。
进入21世纪 , 英特尔自身的麻烦不断 , 新产品也陷入了与AMD的拉锯战中 。 双方在2004年还上演过“真假双核”的世纪难题 。 而另一个关键变局 , 是2003年AMD发布了K8芯片 , 这是CPU历史上首次实现了64位处理器运行 , 标志着AMD在与英特尔的30年战争中完成了历史意义的领先 。
脑极体|芯片破壁者(十八):CPU战争三十年
本文插图

在今天 , AMD和英特尔的CPU哪个更好 , 已经变成了甜粽子咸粽子一样的难题 。 起因或许就是K8的划时代意义 , 让AMD不再被视为模仿者和追赶者 。
但是AMD并没有在CPU的宝座上稳坐多久 , 因为另一场战役开始了 。
钟摆战役
不久之前 , 美国封杀抖音的海外版TikTok引发了科技界的热议 。 而在十几年之前 , 这个类似钟表“滴答”声的词已经在科技圈广为传颂 , 那就是英特尔在2006年对AMD开启的Tick-Tock反击战 。
进入21世纪 , 多核CPU成为了英特尔与AMD竞争的核心 。 围绕如何实现多核并联 , AMD和英特尔选择了不同的软硬件路线 , 这导致双方旗舰产品往往会展现出相当程度的差异化 。 而以核心技术起家的英特尔 , 在多线程的差异化竞争上展现出了更强的控制力 。
2006年 , 英特尔推出了著名的酷睿2处理器 , 实现了40%的效能增长 , 并且极大降低功耗 。 这一技术实力的突破 , 让AMD在性能上的优势荡然无存 , 甚至出现了酷睿2上市 , AMD的X2一夜暴降的“惨剧” 。
脑极体|芯片破壁者(十八):CPU战争三十年
本文插图

更令人惊叹的是 , 酷睿2仅仅是英特尔“钟摆计划”的开始 。 根据这个计划 , 英特尔将每两年一次定时完成性能、功耗与工艺上的进步 。 这样消费者、硬件厂商与供应链可以准确预判英特尔的产品走向 , 从而极大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
在芯片产业 , 精准的迭代升级可以被理解为带着枷锁跳舞 , 这让英特尔的对手不得不跟随 , 也都走向了快速升级的道路 。 然而自身研发与制造能力可能无法适应这种高速运转 , 于是又纷纷在疲于奔命中走上了不归路 。
时至如今 , “钟摆模式”依旧是芯片产业内饱受争议的现状 。 一方面它让芯片产业高速升级 , 疯狂运转;同时为了维持这种高速 , 产业界无暇喘息 , 艰难应付 。 很多体量与综合实力不足 , 但具有特色的半导体公司被淘汰 , 全球产业链分工进一步碎片化和流程化 , 芯片变成了一个不能有短板的残酷竞争 。
回到CPU之战 , 钟摆战役成功把AMD逼退回第二位置 , 让英特尔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 但失去了充分竞争的CPU战场 , 就与饱和了的PC市场一样 , 走进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黄昏 。
莫测的未来
进入2010年之后 , 智能移动终端开始崛起 。 英特尔的判断失误和布局问题 , 导致其错失了这个时代变迁 。 ARM架构的崛起让x86无法延伸到移动端 , 高通、苹果、华为最终走到了4G时代的移动芯片三强 。
与此同时 , CPU市场营收伴随PC的饱和而滑落 , 数据中心和物联网成为新的变数 。 在这个阶段 , 微软正在越来越多拥抱云与AI , 与英特尔的“文泰来”联盟出现了种种割裂的迹象 。 而AMD与英特尔的竞争 , 也开始不被业界重视——可能让两家体量极大公司数十年战争最终和解的方式 , 就是争夺的利益最终变成了寂寞 。
但是另一方面来看 , 变革的声音正在加剧 , 但英特尔的核心技术优势依旧岿然不动 , 以至于变成了一种底层资源 , 一种计算的规则 。
这里面很大原因在于 , 英特尔和AMD你来我往数十年的产业纷争 , 带动了各行业容纳到x86的产业体系里 。 竞争愈发激烈 , x86的可用性就越强 , 活力就越充足 。 规则逐渐清晰 , 生态涓滴而聚 。 用一代人的时间凝聚下的产业份额、技术优势和生态规则 , 不可能在朝夕间被推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