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智造背后:中国制造的困局与突围( 二 )


但是 , 光鲜的数据背后 , 却是捉襟见肘的供应链 。 没有正规的服装厂愿意接几百件的订单 , 因为算上制版、开动机器的成本和人工费用 , 最后的利润可能是负数 。 不得已之下 , 淘宝天猫的服装品牌 , 只好求诸位于城乡结合部等地的作坊式代工厂 。 为了生存 , 他们愿意承接碎片化订单 , 通过种种灰色的方式 , 挤出微薄的利润 。 当然 , 问题显而易见 , 品质没法保证、交期也不稳定 。
这些品牌对能满足需求的工厂近乎饥渴 。 “需求就摆在那里 , 市场空间谁都看得见 , 但小单快返说了10年 , 可以说几乎没有丝毫进展 。 ”曾供职于某品牌的王宇如是说 。
这就是一半是海水 , 一半是火焰的中国服装制造现状:一面是日趋失去竞争力的工厂 , 一面是蓬勃发展 , 却无法被满足的新需求 。 3万亿市场规模的服装行业困境 , 就像房间里的大象 。
王宇向《南风窗》讲了一个苦涩的故事 , 一家2007年为他们提供代工服务的企业 , 在当时有2800人 , 是安徽省的优质企业 , 但到2016年 , 因为无法适应小单快返 , 这家企业只剩下70人 。
——这几乎是众多中国纺织服装工厂命运的缩影 。
新零售倒逼“新制造”
为什么小单快返会如此难做?因为它不只是个技术问题 , 或者单纯经济问题 , 它是工业发展百年的系统问题 。
“福特汽车的流水线工厂 , 是工业时代的一个标志 。 此后的100多年里 , 所有的工业人 , 科学家、高等院校、工人等等 , 实际上都在沿着福特的道路 , 做一件事情——如何把规模经济做到极致 。 因为只有规模化 , 才可以解决制造业的四个基本问题 , 成本、质量、效率和交期 。
|犀牛智造背后:中国制造的困局与突围
本文插图

当时福特工厂的规模化生产可以达到30秒组装完一辆汽车的效率
无论是高校里开的课程 , 讲的内容 , 还是那些设备研发的机构 , 包括30年前、40年前的那些软件公司 , ERP、ASP等等 , 这些公司都是在解决同样一个问题 。 这是所有人的使命 , 也是宿命 。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在接受《南风窗》采访时如是说 。
制造业是的链条非常长 。 当每一个环节 , 从设备厂商、ERP系统、原材料供应链乃至现场管理、调度的模式和方法 , 全部为“规模化”而设计时 , 想要实现小单快返 , 就会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重构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在这样的境况里 , 具备话语权的 , 国际巨头或许能够蹚出一条路来 , 然而他们没有动力 。 不只是因为风险巨大 , 同时也因为这样的品牌拥有全球市场 , 依然能够享受规模化的红利 。 而数量庞大的 , 挣扎在危急存亡边缘的中小工厂 , 没有任何能力突围 。
中国制造需要新的思路 , 新的方式 。

|犀牛智造背后:中国制造的困局与突围
本文插图

2016年云栖大会 ,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提出“五新” , 包括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 。 这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 , 首次旗帜鲜明地声称要改变制造业 。
马云曾解释什么叫“新制造”:不是结合了互联网就是新制造 , 也不是一个产品加上芯片就是新制造 。 判断是不是新制造的标准——是不是按需定制、是不是个性化、是不是智能化、是不是清楚自己的用户是谁 , 以及消耗的生产资料里有没有数据 。 他并没有明确地定义何为新制造 , 他只是描绘它可能的面目 。
不过 , 在过去的几年间 , 新制造并没有激起太多的浪花 。 站在聚光灯下的是新零售 。 从线上到线下 , 新零售的旋风席卷互联网和实体零售 , 无数企业从中获得了发展加速度 , 成为中国商业世界最重要的创新风口 。
新零售对内需消费的激活 , 显而易见 。 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 , 到2022年 , 中国新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1.8万亿 。 零售端的增长 , 进一步倒逼制造端的升级 。 一位淘宝头部主播告诉《南风窗》 , 供应链的痛点 , 已经成为淘宝、天猫上的服饰品牌发展最大的掣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