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所30岁啦|【学术撷英】杨莉馨 | 论《学衡》诗歌译介与新人文主义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学术撷英】杨莉馨 | 论《学衡》诗歌译介与新人文主义
论《学衡》诗歌译介与新人文主义
杨莉馨 | 文
作者简介
本文插图
杨莉馨 ,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 。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曾先后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台湾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等校研修 ,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女性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 已出版《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20世纪文坛上的英伦百合: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中国》、《伍尔夫小说美学与视觉艺术》等专著七部 , 出版《通过身体思考》、《阅读日记——重温十二部文学经典》、《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象》等译著六部 。 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汉译与接受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视觉艺术关系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运动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等多项 。 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 。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
在《学衡》的西学译介中 , 诗歌翻译拥有突出位置 , 体现出与欧文·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深厚的精神联系 。 浪漫主义英诗译介与其成员反对卢梭以来的浪漫主义文学倾向的立场并非矛盾 , 正是新人文主义美学观念的产物;“学衡派”以格律译诗 , 构成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一诗多译以及对马修·阿诺德、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等诗作的高度重视 , 背后同样贯穿着新人文主义的思想立场 。 “学衡派”的诗歌翻译有效弥补了中国现代主流文学社团与刊物译介西学的不足 , 构成了中西文学交流史上无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
关键词:《学衡》;诗歌译介;新人文主义;欧文·白璧德
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学术文化团体 , 以梅光迪、吴宓、胡先骕、柳诒徵、汤用彤等为代表的“学衡派”因其与五四新文化-文学阵营相对峙的价值取向 , 以及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主将论战的特殊身份 , 长期以来备受新文学研究话语霸权的冷遇 。 自上世纪90年代以降 , 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及后启蒙时代的到来 , 学界在反思中愈益注意到了“学衡派”在匡正五四以来的文化激进主义偏颇、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制衡作用 , 以乐黛云先生发表于1989年的《重估<学衡>——世界文化对话中的中国现代保守主义》[1]为先导 , 对其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开始了重新审视 。 然而 , 研究者们大都关注“学衡派”在“昌明国粹”[2]方面的建树 , 对其在西学译介方面的突出成就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 曾被鲁迅讥为“假古董”[3]的“学衡派”学者 , 并非抱残守缺的旧派文人 , 而是大都具有西洋留学背景的精英知识分子 。 由于《学衡》的主要发起人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均师从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欧文·白璧德教授 , 梅光迪与吴宓先后获得文学博士与硕士学位 , 胡先骕与其他同人亦有着深厚的中西文学素养 , 因此 , 诗歌翻译在《学衡》的西学译介中有着突出位置和鲜明的特色 , 体现出与欧文·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深厚的精神联系 , 对理解“学衡派”的保守主义文化立场与美学旨趣具有重要意义 。
一
“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
《学衡》于1922年1月创刊于南京东南大学 , 英文译名为Critical Review , 共出刊79期 , 1933年7月终止 。 如吴宓所言:“吾惟渴望真正新文化之得以发生 , 故于今之新文化运动有所訾评耳 。 ”[4] “学衡派”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五四文化激进或自由主义者的对立 , 并非体现为对新文化的否定 , 更非体现为对西学的拒斥 , 而在于实践路径与择取对象的差异背后迥异的文化立场 。 如果说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更多接受的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 , 梅光迪、吴宓、胡先骕、汤用彤等人则是以白璧德为代表的美国新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人 。
推荐阅读
- 发质|烫法式卷步步惊云,烫羊毛卷大型翻车,还是“造型烫”比较靠谱
- 打理|烫法式卷步步惊云,烫羊毛卷大型翻车,还是“造型烫”比较靠谱
- 输赢|在本个世纪受伤相对比较严重的几个球员,都有谁呢
- 饵料|天冷用活饵、荤饵钓鱼效果比较好,这些鱼饵你用过几种?
- 置物架|我买了十二种网红收纳“神器”,只有五种比较好用,剩下的全扔了
- 金钟|养花试试这这几款,花朵优雅而美丽,但比较难养
- 人力资源|周朝阳赚钱语录精华(3):有些事早做准备比较好,比如35岁职业危机
- |流通的麦穗5角硬币,市价能超8000,年份比较少见
- 觅食|冬天时大鲫鱼和小鲫鱼哪个好钓大鲫鱼和小鲫鱼的摄食习性比较
- 穿衣搭配|互联网行业哪个职位比较有前途?做好职业选择,底层逻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