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23年后,南极人成了新物种( 二 )


文章图片

质量控制是品牌授权的生命线 , 凡是立足长远的品牌提供商无不在这个领域投入极大精力 , 其中的典型当然还是迪士尼 , 要成为迪士尼认证的工厂 , 需要经过严格的验厂流程 , 内容细致到需要提供过去12个月考勤记录、工资表、劳动合同、消防演习记录 , 而且还要随时应付突击考核 , 一旦不能过关立刻取消资格 。
总体而言 , 迪士尼的授权原则是“淘汰所有不是100分的工厂” , 而南极人对厂商抱持的是“惩前毖后 , 治病救人”的态度 , 其与国内多家大型质量检测公司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 要求质检公司去工厂培训指导 , 对他们的产品加强抽检频次 , 从而帮助其将质量提升到合格的水平的 。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区别 , 原因在于双方的市场定位不同 , 迪士尼面对的是中高端市场 , 而南极人走的是性价比和质优价廉路线 , 正如“小米供应链”是在替代杂牌产品一样 , 南极人同样是在以自身的知名度和高于白牌产品的稳定质量 , 来消灭家居纺织等市场上的无品牌产品 , 为下沉市场制造“消费升级” 。
迪士尼|23年后,南极人成了新物种
文章图片

一个证据是 , 在拼多多上 , 南极人的“领土”正在迅速扩张 , 自从其17年正式进入拼多多平台 , 连续两年保持120%以上的GMV增长 。 19年GMV 40亿元左右 , 今年截至目前GMV同比增长100%以上 , 在疫情基本过去后 , 近期日销也在逐步恢复 。
而除了基本质量外 , 南极人还在为厂家“安排生产任务”和“团购”设计款式 , 传统的小厂是无法精确感知市场趋势变化的 , 而南极人擅长利用数据服务 , 爬虫、分析帮助工厂精准切入品牌集中度低、甚至是品牌集中度高但被忽视的场景和市场 。 南极人迷你小洗衣机就是一个代表 , 切入的是被忽视的出租屋、宿舍等生活场景 , 帮助厂家在品牌高度集中化的品类里开拓一片天 。
而在摸清市场的基础上 , 南极人则代表背后1000多家工厂与洛可可等设计公司战略合作 , 借用高端设计资源来提供爆款产品款式 , 而显然 , 这笔设计费用需要众多厂家均摊 , 单个厂商是无力支付的 。
迪士尼|23年后,南极人成了新物种
文章图片
南极人旗下部分品牌
生产之后 , 厂家也无需自找销路 , 在产品具有足够竞争力的基础上 , 南极人则会为厂家销售赋能 , 比如厂家没有自有销售渠道 , 那么就帮助工厂锁定下游优秀的经销商帮助他们出货 , 而对于传统的前店后厂模式 , 也可以在南极人的赋能下 , 依托其数据建立快速反应和柔性供应链 , 从而顺畅的完成线上化转型 。
显然 , 与迪士尼、Superme等授权商相比 , 南极人的“吊牌生意”从头到尾是新物种 , 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放远 , 就会发现在商业领域有许多类似套路 , 比如小米同样以自身供应链赋能科技厂商 , 还专门出了一本营销手册 , 导致那段时间的媒体人离了粉丝经济都不会写字;而IBM与南极人一样 , 一开始是重资产品牌 ,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软化” , 专注发展优势环节来提高利润率和经营灵活性 。
这些品牌虽然在科技领域 , 核心在于技术 , 南极人在零售领域的核心在于品牌与营销 , 但是本质上都是通过对供应链的把控和优化来让更大的生产力为自己所用 , 小米原本是手机厂商 , 如今却越来越成为AIOT巨头 , 而南极人的业务范围本来集中于内衣 , 如今已经横跨健康、服装、家纺等多个品类 , 成为一个综合性品牌 。
迪士尼|23年后,南极人成了新物种
文章图片

但是为什么 , 其他国家的零售领域没有诞生“南极人”呢?
三、孕育新授权的土壤:过剩与互联网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 , 我们首先来看两个不相干的新闻 ,
2020年8月12日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 。 《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 培育一批东部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共建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 。 而与此同时 , 过去一年越南的服装出口额达到300亿美元 , 超过孟加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国 。
这两条新闻反映这么一个现实 , 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全球制造中心 , 而如今 , 虽然国家正在致力于引导东部出口加工产业向着中西部转移 , 却很难阻止相当一部分生产力转移向其他国家 , 形成一种“脱实向虚”的大趋势 。
迪士尼|23年后,南极人成了新物种
文章图片

厂家之所以罔顾语言和国界的隔阂离开 , 首要原因还是成本 , 因为这些厂家普遍是从品牌处接受OEM代工订单 , 而品牌为了自身利润 , 倾向于将订单价格压至最低 , 使得工厂难以承受哪怕一点价格上升 , 所以只能像候鸟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价格最低的生产点 。 这是全球经济时代难以避免的经济规律 , 但是如今因为互联网 , 这种趋势正在发生改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