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号车库|对话蓝驰创投朱天宇:实现需求和场景的闭环才是新造车的未来( 四 )


再压缩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 那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 因为这是要载人的产品 , 但载物就会不一样 , 所以在自动驾驶领域回过头看 , 在价值链里整合能力最强的还是整车制造 。
但现在的整车制造商和以前的不一样 , 必须要有技术创新的要素 , 是否符合现在的技术要求 , 这能不能成为它的壁垒很重要 。
投资理想汽车的时候 , 李想和他的团队有两点比较打动我们:

  1. 在出行这个大赛道里 , 要怎么去想问题 , 要做什么 , 技术界限是什么 , 产品策略是什么 , 他们都非常清晰 。
  2. 李想非常清楚如何打造团队 , 把互联网工程师、主机厂工程师、国外工程师 , 放在一个团队里如何形成统一的文化 , 去管理其实非常困难 。 如何很有效率地工作 , 而且还要不断创新 , 解决增量等问题 , 挑战非常大 , 但理想团队非常清楚该怎么做 。
在组织方面就有一个反例 , 那就是大众 , 大众推进智能化的资源其实非常丰沛 , 但它一年花了几百亿欧元还没有做好 , 这里面的问题其实就是组织结构的问题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做到适应性调整 。
问:蓝驰判断最后会有几家新造车公司能够胜出? 答:中国本土市场很大 。 美国市场 , 特斯拉很有竞争力 。 新造车企业中美加在一起 , 可能也只会有两三家 , 美国特斯拉事实上已经跑出来了 , 那中国我认为应该还会有一两家 。
苹果、华为这些公司 , 依然有机会后来居上 。 甚至像谷歌、亚马逊 , 他们几个里头也可能有一个抽到一张、半张牌 。
问:在智能汽车核心部件的投资布局方面 , 对投资人来说有哪些难点和挑战? 答:如果和互联网 TMT 相比 , 汽车领域有自己的行业壁垒和专业特点 。 首先就是对技术和行业有没有敬畏之心 , 这个行业的参与者要梳理清楚机会在哪儿 , 以及机会的优先级 。
比如说车 , 我们不光从无人驾驶的角度看机会 , 我们还从整车内部结构架构 , 从汽车电子、控制、传感器等角度来看 。
汽车电子方向依然有很多机会 , 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布局的一些领域 。
问:蓝驰觉得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 , 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经济收益呢?
42号车库|对话蓝驰创投朱天宇:实现需求和场景的闭环才是新造车的未来
本文插图
答:关注自动驾驶的经济收益前 , 首先可能要看的是车卖得好不好 , 或者说企业是否有自我造血能力 , 很重要 , 自动驾驶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去积累 , 这也是为什么投理想 。
当然 , 近几年很多人才富集的第三方自动驾驶公司 , 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 有很多算法有很好的突破 。
同时 , 大家都会在自己的车上增加智能的功能特点 , 在体验上、效率上、安全性上都会有所提升 。 但要达到自动驾驶 , 或者说无人驾驶 , 其实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 估计至少还要 2023-2024 年 。
头部厂商 , 自动驾驶训练可以到一定的水平 , 但真正把司机拿掉 , 可能跟整个交通的规划 , 要放在一起来看 。 自动驾驶实现的过程很艰难 , 与其说什么时候会有收益回报 , 还不如去问到底谁能挺到最后 。
问:在国家的新基建战略里 , 蓝驰会优先关注的领域是什么?
42号车库|对话蓝驰创投朱天宇:实现需求和场景的闭环才是新造车的未来
本文插图
答:我们有几个自己的策略 。
  1. 出行的智能化 。 因为在整个出行大赛道里 , 它解决的是人类衣食住行里面「行」的问题 , 我们会在基于车的基础之上看一些属于这个价值链本身的新创新 。
  2. 空间数字化 。 新基建改变的是人的衣食住行 , 而未来在智能的空间里 , 拥有智能化的机器可以延伸人类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 空间数字化与基础设施相辅相成 , 智能化一定要依赖通信资源 , 所以空间数字化不仅可以提高生活效率还可以解决医疗、养老等场景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