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斗一号海面下藏着什么玄机 值得我们一次次走向深蓝?( 二 )
人类从未停止对海洋的探索
从古至今 ,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海洋的探索 。
有记录的最早的深海生物科考是1818年英国在北极海域1464米处采集到1种棘皮动物 。
而开启现代科学海洋考察的则是1872—1876年的挑战者号科考船远征 。 挑战者号航行近7万海里(13万公里) , 总共进行了492次深海探通、133次海底挖掘、151次开阔水域拖网和263次连续水温观测 , 并发现约4700种新的海洋生物 。 挑战者号远征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真正海洋巡航的科学考察 。
20世纪20年代 , 人类开始研制现代潜水器 , 向海洋更深处发起挑战 。 1934年 , 美国潜水器潜入914米深度 , 是人类第一次在深海对生物进行观察 。
20世纪60年代 , 以美国阿尔文号为代表的第二代潜水器得到发展 。 阿尔文号带有动力 , 还配置了水下摄影机、机械手等 , 下潜深度3658米 。 它曾经在地中海850米深的海底找到了一颗遗失的氢弹 , 也成功地探索了沉睡多年的泰坦尼克号 , 是世界上潜水次数最多的潜水器 。
2012年12月 , 我国蛟龙号搭载3名潜航员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7062米 , 创下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潜深纪录 。
……
大洋钻探计划始于1966年 。 海底热泉则在1977年由约翰·科里斯和罗伯·巴拉德搭乘阿尔文号发现 。 20世纪70年代 , 科学家将大型电脑应用于海洋科考 , 对海洋条件进行数值计算 , 并视其为整体环境变化预测的一部分 , 同时广泛地设置海洋浮标 , 以取得更完整的观测资料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 人类下潜深海还会遇到哪些挑战呢?李新正说 , 主要还是要克服黑暗、动力障碍、无法自然呼吸等带来的心理压力 , 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洋流、海洋动物、地质变动等带来的危险 。
当前 , 人类深海科考发展体现在深海高技术研发与应用 , 包括深海环境监测技术 , 深水油气、矿产、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勘查和开发技术 , 深海运载平台和作业技术等 。 深海高技术是海洋开发和海洋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和制高点 , 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 , 也是目前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
相关链接
这些技术被用来征服深海
像航天技术一样 , 深海科考也需要新的仪器和技术 。 外太空是寒冷无压力的真空 , 但海洋深处更加富有挑战——超高压、低温且黑暗 。
8世纪 , 维京人在绳索上挂金属块以测量水深 。 从19世纪开始 , 研究人员开始使用钢缆对海洋进行测深 。 进入20世纪 , 科学家们想到了利用声音测量水深 , 他们使用炸弹测深(将炸弹扔入海沟并记录回声) , 发现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和汤加海沟的深度都超过1万米 。 在20世纪50年代后 , 海洋科考进入声呐时代 。
当人们确定海床深度后 , 便想看看海床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 第一艘潜水艇由荷兰工程师德雷尔于1623年制造 。 1865年法国发明家贝努瓦·卢库埃罗发明潜水服和呼吸器 。 1943年 , 库斯托与埃米尔·加尼昂共同发明水肺 , 使用至今 。
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深潜器的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中国5个国家 。 其中中国蛟龙号的设计最大工作深度为7000米 。
但有人潜水器的使用费用令大多数科研团队望而却步 , 加之载人深潜器在满足深潜技术要求之外 , 还要考虑海洋学家的生命安全 ,因此现代深海探索大多数时候依赖于无人潜水器 。
【海斗一号海面下藏着什么玄机 值得我们一次次走向深蓝?】无人潜水器包括遥控潜水器和自主水下航行器 。 遥控潜水器是由科考船上的研究人员控制的系留式水下设备 , 遥控潜水器通常安装摄像机、机械臂、声纳设备和样品容器 。 自主水下航行器无需人工控制即可运行 , 可以通过声呐绘制海床三维地图 , 测量深海温度与化学物质并拍照 。 这两种无人潜水器共同成为了今天深海科考的主力 。
推荐阅读
- 科学|东方红一号鲜为人知的故事:将继续在轨运行50年
- 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鲜为人知的故事:将继续在轨运行50年
- 科学|东方红一号鲜为人知的故事(科技名家笔谈)
- 中年|以太粒子T2矿机火爆开启,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财富密码?
- 科技日报|牵线“天问一号”,他们准备好了
- 新京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计划于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择机实施
- 互联网|社区内藏着的百亿生意:智能收银助力生鲜零售
- Spacex|英国政府收购SpaceX竞争对手背后 蕴藏着多大的野心?
- 运载火箭|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失利
- 5G|徐州地铁一号线实现移动5G全线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