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读呀|改变了孩子畏难情绪重的毛病,我用耶鲁教授提供的思维训练法

妈咪读呀
最近一段时间 , 小小费姥姥总是给我反映一个问题——当她在勉励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 , 小小费习惯将“我做不到”这句话挂在嘴边 。 比如说当小小费在练钢琴的时候 , 姥姥说:“你的右手无名指可以再用点劲 , 立起来!我们再弹一次 , 你可以做得更好 。 可以吗?”
“不行 , 我做不到 。 ”孩子说 。
刚学了拼音以后 , 姥爷说:“你今天尝试抄写3排新学的拼音字母 , 行吗?”“我不要 , 这个太难了 , 我做不到……”孩子说 。
当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 , 他很羡慕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把自行车踩得飞快 , 而我们告诉他说“你也可以” , 他却说“不行 , 我可能不行” 。 看起来 , 畏难情绪成了孩子拒绝挑战的一个保护壳 。
当我和我的同学缇娜老师聊天的时候 , 她想了想说 , “你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题 , 孩子畏难不一定是他天性比较内向 , 这背后还有原因 , 而我们家长要做的事情就是仔细去分析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 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的途径 。 ”
孩子畏难情绪重 , 先从环境里找原因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孩子会产生畏难情绪?总结来看 , 你会发现产生畏难情绪的孩子 , 其实他们的家长往往也很喜欢鼓励他们 , 但由于家长有一定的高期待度 , 所以无形当中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压力 。
比如说你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 , 你可能常常会流露出对孩子表现不错从而家长产生优越感 。
“我儿子一定能上清华 。 ”“我孩子有学唱歌的天赋!”此类话说得越多 , 导致经常被表扬的孩子反而有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 。 趋利避害其实是人类的天性 , 尽管孩子们年纪小 , 但是他们也懂得不要去做“出丑”的事情 。
所以一旦在家里经常被家长表扬得过多的孩子 , 习惯性会躲在舒适区里面 , 反倒不容易走出去 , 因为他们害怕失败 。
隔代养育的家庭容易让孩子有畏难情绪
有儿童心理学家认为 , 隔代养育的家庭里 , 孩子有畏难心理的反而比较多 。
为什么?因为老人会把孩子保护得更好 , 让他们免受伤害 , 但实际上却伤害了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 。 给孩子喂饭、帮助四五岁的孩子穿衣服 , 孩子一喊帮忙老人就答应 , 导致孩子缺乏迎接挑战的机会、战胜困难的信心 。
此外 , 老人通常会比较重视养育的结果 。 一旦孩子没有达到他们要求 , 他们有的时候不太注意表达方式 。 比如 , 孩子新学了一首唐诗 , 可是教了1个小时都背不下来 , 有的老人就急了“你是猪脑子吗”“怎么教那么多遍都不会啊 , 走没走心呢?”
重结果、轻过程是教育过程中老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 , 对一些年轻家长而言同样 。 不要说别人 , 有时候我自己着急了也忍不住把这样的话端在孩子面前 。
【妈咪读呀|改变了孩子畏难情绪重的毛病,我用耶鲁教授提供的思维训练法】耶鲁教授的心理学方法 , 应对畏难情绪重有奇效
很多家长会关心 , “我的孩子已经出现了畏难情绪 , 应该怎么办?”
关注过程 , 而不是结果美国心理学家、耶鲁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就给人启发 。
妈咪读呀|改变了孩子畏难情绪重的毛病,我用耶鲁教授提供的思维训练法
文章图片
她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 , 面对困难愿意不断去挑战的孩子 , 比面对困难轻易放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 基于此她提出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区别 。
妈咪读呀|改变了孩子畏难情绪重的毛病,我用耶鲁教授提供的思维训练法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不同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选择 , 并最终决定一个人会活出什么样的人生 。
妈咪读呀|改变了孩子畏难情绪重的毛病,我用耶鲁教授提供的思维训练法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