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再造与新生:此心安处新河浦( 四 )


新河浦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人居环境的追求与实践范式 。 这一过程中 , 政府作为重要参与方也适时进行了宏观规划与顶层设计 , 起到了引导作用 。
早在2000年 , 新河浦便被列入广州市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 。 2006年 , 《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提到 , 新河浦核心地段以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为保护重点 。
2019年10月 , 《广州市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指出 , 核心保护范围内除建设必要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外 , 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 , 新建建筑高度须控制在12米以下 。
除制定明文规划外 , 政府主导的修缮整治工程同步进行 。 例如 , 2006年 , 五大侨园获得了修缮;2007年 , 越秀区政府分两期对新河浦社区进行综合整治 , 整治工程包括“三线”下地、绿化、房屋立面整饰等 。
针对街区内的物业现状 , 越秀区政府主动谋划产业布局 , 优先盘活空置区直管房等公有物业资源、国有企业老旧物业 , 积极改善街区公共空间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 。 重点引入品牌的文化艺术企业、精品民宿、旅游服务等高端行业、高端要素向街区集中 , 以品牌企业的吸引力 , 吸引一批优质的文化艺术企业聚集 ,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 逐步形成国际艺术设计集聚的产业氛围 。
抛却了大拆大建的策略 , 新河浦汇聚了相对审慎的自上而下官方力量与相对从容的自下而上民间力量 。 两种力量相辅相成 , 共同为新河浦洗去岁月浮尘 , 呵护着古老建筑的在地文化价值 。
|文化的再造与新生:此心安处新河浦
本文插图

新河浦 。
“体现了与环境和谐共生 , 尊重区域历史与文化 , 具有安全方便、可持续性及高度艺术性并对当地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越秀区商务局四级调研员李静介绍 , 大会组委会对“广州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工程”给予高度评价 , 认为新河浦为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城市更新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实践案例 。 所以在亚洲都市景观奖创设10周年之际 , 将亚洲景观营造领域最高荣誉颁给“广州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工程”项目 。
事实上 , 保护和“活化”的路并非一路顺畅 。 “现在这里人多了很多 , 没以前安静了”“这么多年 , 没看到什么大变化”……在推进广州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工程的过程中 , 也会收到不同的意见 。
作为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样本 , 站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起点 , 未来的新河浦将如何继续向历史“取经” , 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活化之路?
▊专家观点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世福:
“再文化”的过程需要兼顾多方诉求
时至今日 , 历史街区的“存量提升”在南粤大地表现出多元化的存在方式 。 文化的重塑受不同形式经济发展动力的驱动 , 沉淀出各异的历史街区更新样本 。
|文化的再造与新生:此心安处新河浦
本文插图

有如佛山禅城的岭南天地 , 将历史文化作为商业符号的再利用 , 街区一改旧时的粗糙模样 , 凭借“高颜值”成为城市招揽休闲消费的交际花 。 有如广州荔湾恩宁路历史街区将文化作为价值整体的再评估 , 部分绅士化的商业空间与传统文化世俗温情的博弈正如火如荼 。 也有如广州东山新河浦历史街区 , 在政府、居民、社会组织的悉心经营下 , 精描淡画 , 在漫长的岁月中酝酿 , 却也推动了街区空间的不断优化提升 , 传承着历史演进的文化内涵 。
这些都是历史街区的“再文化”过程 。 即在原有文化积淀的基础上 , 进行文化的再创新和发展 , 从而实现在历史变迁中的动态保育 。
如何去判断历史街区“再文化”的方式 , 寻找合适的文化价值定位?这需要持续的反思和探索 。 文化在历史街区的显性表现并非都是客观原真的 , 有些时候它的外在表象是带着一些岁月的故事或者市场的情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