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再造与新生:此心安处新河浦( 二 )
洋楼“后代”:怀揣情怀塑造新家园
旧时民族实业家打造的家居休憩之所 , 几经周转有了新人进驻 。 他们继承前人志趣 , 在祖辈的余荫里虔诚地做着最现代的生意 。
本文插图
畅园 。
“五大侨园”之一的逵园正是如此 。 这座建于1922年的西式建筑与中共三大会址隔街相望 。 历尽岁月的洗礼 , 逵园的小洋楼并未呈现年久失修的衰败景象 。
庭院中 , 两个笔挺的棕榈树直刺蓝天 , 犹如挺拔俊俏的卫士守护在主楼门前 。 步入楼内 , 一楼空旷典雅 , 用作静物展厅 , 从陶瓷到画廊 , 时段有殊、展品各异;二楼精致华丽 , 用于衣物售卖 , 从长袍到短衫 , 风格多样、不一而足;三楼简约开阔 , 一张咖啡吧台对面便是阳台 , 远方的小蛮腰和近处的中共三大会址可尽收眼底 。
“我们邀请了文物保护专家对房屋进行了修缮 。 在力求恢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 , 结合现代元素孵化了文化产业 。 ”80后的新河浦“原住民”王莹莹是逵园艺术馆的市场总监 。 与新河浦的归侨先辈们一样 , 中西文化在留过洋的王莹莹身上得以体现——她在名片的名字后边 , 特地添上了加粗斜体字“Angel” 。
王莹莹发现 , 以逵园为代表的微改造旧建筑 , 如今已星罗棋布地散落于新河浦的大街小巷:馨园则被改造为闹市中心的一隅僻静民宿;春园 , 这座中共三大的代表居住过的地方 , 现已是开放的博物馆……
“微改造是情怀”“回家创业出于情怀”“运营动力源自情怀”……在“王莹莹们”的言论中 , “情怀”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 , 其中包括了故土情结、文化依赖、前景期待 。
创业者们坦言 , 单凭访客的参观游览 , 很难依靠小规模的文化产业收回先期微改造、别墅租金以及场所布展的本钱 。 以馨园二期为例 , 这里700多平米的空间 , 月租金达到了10万元左右 。
“正是因为我们出身本地 , 喜欢这里的历史和人文氛围 , 我们才愿意花大价钱投入 。 ”作为广东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副院长 , 冯卓思同时也是馨园的管理者 , “这里有烟火气 , 一切还是儿时的记忆 。 ”
除了兴趣 , 管理者对“情结”带来的收益保持乐观预判 。
他们认为 , 收益一方面源于文创产业的潜在品牌价值 , 另一方面也在他们对本地房屋区位价值的判断 。 如王莹莹所言:“新河浦本就有广州最好的教育资源 , 培正中小学、市七中、署前路小学都在附近 。 同时 , 这里的建筑和生活都是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 。 ”
老街重生:自下而上活化改造
正因为无法复制 , 所以不能眼看着它们被时间无情地侵蚀 。 于是 , 活化改造成为必然 。
本文插图
新河浦的洋楼 。
走进馨园 , 雅致的天井小院旁 , 即为活化后的古建筑民宿 。 其中 , 有间客房被命名为“东山少爷房” , 院内玉兰净植 , 窗外曲径通幽 , 屋里古玩荟萃 。 中西交融的贵雅、繁华闹市中的清雅 , 让来客有种大隐于市之感 。
对馨园一期的民宿改造 , 雷鸣夏表达了赞许 。 “馨园改造得挺认真 , 城市设计就是要走精品化、异质化 。 ”雷鸣夏坦言 , 以新河浦为代表的广州东山是西方文化、华侨文化、教育文化的交集点 , 这三大文化共同形塑了东山文化的特质 。
每有远方好友来广州 , 王莹莹在推荐了几个热门景点后 , 总会把“新河浦”作为压轴的去处告知对方——走在恤孤院路上 , 一栋红钻小楼里飘出阵阵咖啡香;越接近龟岗大马路市场 , 餐饮小店和士多店越来越多 , 文艺范掺入了几分烟火气 。
书法培训班、各式展览、特色民宿……如今 , 这种生活气息还想嵌入洋楼之间 , 远离了商业竞争的压抑 , 游客们反倒更能在新河浦感受到“寻常巷陌里的日常生活” 。
推荐阅读
- 本市文化|书法家刘建民作品欣赏《登鹳雀楼》
- 生肖文化|在闰四月,运势扭转乾坤,有幸运之神辅助,升官发财的3个属相
- 文化纵横|潘岳: 对文明“根性”的严重误解, 是今天中西之争的最大问题 | 文化纵横
- 闲话星座|厄运即将扫除,重获新生的星座们,将会遇到专属的眷顾
- 东湖|武汉东湖虽比杭州西湖大,但文化底蕴却不如西湖,事实并非如此
- 苏丹卿|东湖虽比杭州西湖大,文化底蕴却不如西湖?楚风浓郁下的武汉胜景
- 贺贺-贺小唏|你知道老成都的茶馆文化吗?一盏热茶几个好友,生活难道不巴适?
- 环球网旅游精选|波哥带你看世界: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中国宗教艺术的经典杰作
- 龙门镇|贵州首家武侠文化小镇,不仅门票免费,而且还是绝佳的避暑地
- 黄河|黄河文化主题公交站台亮相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