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后浪入海,B站的音乐进击( 二 )


以唢呐UP主@浑元Rysn为例 , 她在B站有超过44万粉丝关注 , 每一期唢呐演奏视频 , 播放量均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 远高于她在其他音乐平台的粉丝量或播放数 。 由此可见 , 音乐创作者的人气与平台氛围、受众属性关联密切 。 而B站弹幕区的互动 , 加强了这种即时性的情感联系 , 高质量的科普或精准的吐槽 , 也让B站创作者与内容消费者 , 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
音乐后浪入海,B站的音乐进击
图片

而区别于其他短视频平台的算法优化逻辑 , 内容驱动逻辑也推动了B站吸纳更多UP主入驻 。 据界面新闻报道 , 今年1月 , B站推出的“云音乐节”在播出后吸引了大批音乐人入驻 。 而4月24日 , B站开启平台首档S级说唱选秀节目《说唱新世代》招募 , 并且上线了单独的频道 。
在音乐人孵化上 , B站除原有的UP主激励计划外 , 还有针对音乐人的扶持计划“音乐星计划” , 支持流量扶持、奖金专项、身份认证、运营指导等 , 还与QQ音乐合作推出了“干杯计划” 。 除了布局创作者前期培养 , B站还配套了一系列的活动策划 , 如#全民音乐UP主# 、UP主学园公开课、宅家玩音乐等活动 , 不仅提高了头部UP主的曝光 , 也激发了普通用户的创作与互动 , 对内容生态有所助力 。
在UGC、PUGC运营以外 , 今年B站在版权合作上重点发力 。 比如 , 前面提到的与索尼音乐娱乐合作 , 也引入了碧昂丝、迈克尔·杰克逊、蔡依林等热门歌手的MV内容 。 @索尼音乐曲库 账号在今年1月11日入驻后 , 截止5月25日 , 已积累14.6万粉丝 , 总播放量达984.8万 。 在上传的歌曲MV中 , Barbra Streisand的老歌《Memory》、DJ Khaled&Justin在2017年发行的《I'm the one》 , 观看量均突破40万 。
音乐后浪入海,B站的音乐进击
图片

此外 , B站还深度参与歌曲分发的环节 , 开设了“音乐PLUS”专区 , 引入了一众头部艺人如周震南、周深、风华秋实(鹿晗)等的作品上架 。 而在官方频道@大家的音乐姬发布的视频中 , 也能一览B站用户的偏好:观看量最高的MV , 多为古风作品、流量与实力兼具的艺人(如华晨宇、邓紫棋)、ACG作品的衍生音乐作品(如《天气之子》插曲、《哪吒之魔童降世》配乐等) 。
B站社区的高度活跃 , 也为音乐作品的破圈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 以毛不易《入海》为例 , 在B站发布后 , 歌曲同步上架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等平台 。 其中 , QQ音乐的评论数量仅在5日内就突破了2.2万条 , 取得了不俗的导流联动效果 。
Z世代的诉求与能量
如我们所知 , B站的崛起离不开二次元文化 , 而提到二次元就绕不开当下互联网竞相争抢的Z世代 。 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Z世代审美变迁的相互塑造中 , 形成了新的文化传播路径 , 音乐作品的破圈方式也彻底改变了 。
过去遍布大街小巷的唱片门店、电视转播……在互联网平台崛起后 , 都逐渐步入夕阳 。 偶像作品、电影插曲、综艺歌曲 , 渐渐成为了各大音乐平台的热门头条 。
用户消费习惯改变 , 也反向影响了音乐的营销模式 , 歌曲出圈的方式也同样被改写 。 在全民在线的社交时代 , 一个作品能否走红 , 不仅仅是关注作品的音乐品质 , 还关乎其他诸多方面:话题性、故事性、场景性、关联性 。 简单来说 , 一首歌能否引发听众的共鸣、能否有话题性 , 很重要 。
音乐的属性变了 , 它不单是一首单独的歌曲 , 更像是某个流量营销的整体 。 新生代中的国民歌手鲜有大众传唱度高的歌曲 , 天王天后的时代也离我们远去 , 更多的是与故事关联、与事件关联 。 比如 , 《入海》触及到年轻人的情绪 , 与公众号平台的爆款10万+文章共享着同一种制作思路 。 变化的 , 只是途径和手段 , 不变的是人渴望“被看见”、“被理解”的诉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