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21)


2012 年起 , FBI 开始通过“钓鱼执法”的形式 , 调查互联网儿童色情问题 。 在 2012 年至 2016 年期间 , FBI 通过控辩交易和黑客入侵等方式 , 控制了至少 21 个儿童色情领域的知名网站 , 并摸清了这些色情网站的整个链条 。
令人惊讶的是 , 这些网站不止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浏览者 , 同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贡献者 。 FBI 自 2012 年起 , 不得不向全球各国公安机关(包括中国)共享其所获得的犯罪线索 , 因为这一问题已经远超其可以处理的范围 。
在儿童色情的黑色市场中 , 犯罪分子通过赠送零食玩具的手段 , 在经济落后地区引诱或强迫儿童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 并将这些行为拍摄或录制成素材再在全球性的儿童色情网站上售卖 , 通过数字加密货币等手段逃避管制 。
正如互联网可以撮合那些正当的交易一样 , 互联网在这里也充当了非法交易的中介 。 甚至可以说 , 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 , 这类系统化、专业化的犯罪产业链是不可能存在的 , 互联网使得这一风险从无到有 。
是互联网 , 将散落在全球不同地区的比例极低的性变态者需求聚集起来 , 传导至经济落后地区的留守儿童身上 。
除了这些直接由互联网所带来的各类风险之外 , 信息网与贸易和金融网的结合 , 还能引发更大影响更为深远的危机 。 不难发现 , 在信息网加入进来之后 , 风险的传导速度以几何倍数增长 , 远远超过了经济利益的传导 , 使得传统的风险防范与救济措施显得十分无助 。
接下来 , 我们将看一看“三网融合”为何使得风险社会从理论走向现实 。
2. 习惯性的风险错配
由于互联网赋予了我们每个人远超过去的能力 , 因此在很多时候也让我们误以为自己能够承担远超于自身所能承担的责任 , 于是习惯性的风险错配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放大风险的一种主要模式 。
以最近几年较为流行的“电商扶贫”来解释 , 信息网络与金融和贸易网络如何协同工作并放大风险 。
一般意义上 , 偏远山区的农户的资金流动性其实较差、资产水平较低 , 其日常的经济状况几乎与经济大盘并不怎么挂钩 。
尽管山区农户与城市居民共同使用一种货币 , 但实际上农户的吃穿用度大多在村内或县城解决 。 其与整个宏观经济的最主要连接点 , 在于定期向前来收购的经销商出售农产品 。 而由于传统农产品售卖链条较长 , 农产品在农户端的收购价格有可能是其最终在城市销售的 1/5、1/10 。
这在长期看来对农户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 但这个链条创造了将近 5 倍到 10 倍的弹性 , 用于吸收风险 。 这具体来说 , 意味着无论是 2008 年的金融危机 , 还是 2019 年的中美贸易摩擦都几乎不会影响到一个依靠售卖农产品为生的典型农民的收入 。
但当电商出现 , 这一状况就发生了改变 。
电商扶贫本质上与一切网购一样 , 是通过削减中间环节实现的 。 它通过让农户直接在农产品原产地 , 以电商的形式向城市消费者直接售卖自己的产品 , 来增加农户的收入 。 这在短期来看可以成倍的增加农户收入 , 这也是其“扶贫”属性的体现之一 。
但潜在的危机是 ,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意味着“没有中间商分风险” 。
仍未摆脱“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许多农户 , 会直接与宏观经济周期相连 。 当宏观经济周期上行时 , 带来的经济好处是巨大的 。 但当宏观经济周期下行时 , “小农经济体”是否能够安全落地却是个问号 。
为了更好地理解 , 我们再详细的假设一个情景来描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假设有这样一个果农 , 全家的收入来源是种好果树并收获水果卖给前来收购的经销商(传统模式) 。 果农一旦将货物交给前来收购的经销商 , 所有的劳动收入便“落袋为安” 。
现在 , 电商扶贫出现了 , 果农决定加入某个电商平台的扶贫计划 , 获得更好的收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