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死者不会缺席任何一场人世间的悲喜剧 | 单读( 五 )


梁鸿:小说定稿之前 , 我发给几个朋友看过 , 让他们给提提意见 , 他们都说小说进入太慢 , 担心读者接受不了 。 他们也疑惑为什么不把韩孝先放在前面来写 。 我既然写这部小说 , 当然也想为读者着想 , 我也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 , 就试着根据他们的意见来改 , 但我把电脑上的存稿放那儿 , 看看改改 , 反复琢磨 , 至少有一个月时间 , 这个过程特别痛苦 , 最后也没改成 。 因为这部小说里 , 每个人物都要倾诉 , 他们都有这种强烈的诉求 , 如果先让韩孝先出来讲述 , 其他三个人物已经被召唤出来 , 他们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沉默太久想要一吐为快的那种状态就没法写 。 再说韩孝先先出来的话 , 第一章的第一部分就已经是高潮了 , 那第一章后面二三四部分该写什么呢 。 还有要命的是 , 要是那样写 , 那种缓慢的时间感也没了 。
单读:我觉得小说很多时候有自己内在的逻辑 。 当你写一篇小说 , 有些部分反复琢磨都觉得不能那样改的时候 , 听从小说本身的召唤 , 或者听从你自己最开始的感觉是对的 。 当然说实在 , 这部小说对读者是有所选择的 。
梁鸿:读这部小说 , 确实会对读者构成障碍 , 但你坚持读下去 , 你会觉得我这样写是对的 。 我是一开始就想给读者一种缓慢的时间感 。 在小说里 , 韩立阁是最先死的 , 他先从地下出来看太阳 , 看天地颠倒、错位 , 看整个大地野草蔓生 , 像狮子一样 , 汹涌而来 , 很有历史沧桑感 。 我特别着迷这种感觉 。 那要是把这部分放到第二节 , 这种感觉没了 。 在这部小说里 , 韩立阁死后差不多三十年韩灵子死了 , 又过了三十年 , 韩立挺死了 , 我按这个先后顺序来写 , 也有一种秩序在慢慢丧失的感觉 , 我想展现这种时间感 , 我舍不得这种感觉 。 虽然我知道这样写对读者会造成阅读上的难度 , 但我不是故弄玄虚 。
单读:听你这么说 , 像是有人说过你故弄玄虚?
梁鸿:倒也没人说 , 但有些人读后就觉得 , 好像结构有点复杂 。 说实话 , 我写的时候真没觉得太复杂 , 我脑子里有一盘棋的 , 但给好几个人看了以后 , 他们都说复杂 。 他们也有说这部小说在语言上挺有突破 , 是不是我跟自己较着劲 , 但说实话 , 我其实没这个野心 。
单读:我也说句实话 , 这部小说是挺复杂 。 我读的时候也想过 , 你是不是和自己较劲 , 有意识地往复杂里写 。 你的小说出版后 , 多半会有人说 , 写得不如你的非虚构作品吧 。 或者说你写小说也摆脱不了非虚构的痕迹 。 要这样 , 会不会对你带来影响的焦虑 。 以你的个性 , 越是听到这样的声音 , 你可能越是要让小说少一些非虚构的感觉 , 而且要证明你完全可以把小说写得很小说化 。
梁鸿:确实有人这么说 。 我其实一点都没有焦虑 , 但他们这么想也正常 , 我原先写非虚构作品 , 用他们的话说 , 都写成标杆了 , 为什么不继续写非虚构 , 反而去写虚构作品 。 其实写小说的同时 , 也一直在写非虚构 , 只不过没有发表 。 我没有放弃 , 是因为我写非虚构挺开心 , 我就喜欢做调查 , 也特别想搞清楚一些事情背后广大的社会的东西 , 这和我的兴趣、思想有很高的契合度 , 我也喜欢在田野乡间 , 在大地上行走的感觉 。 但这段时间 , 因为家庭、孩子的原因 , 没法长时间出行 , 这是一个原因 , 另一原因 , 确实有这样一个题材出来 , 我就想写 , 是不是非虚构不重要 , 重要的是我想写出来 。 至于写法 , 对于我而言 , 不存在虚构和非虚构的界限 , 更多的是依据题材的需要 。
单读:想来你在写作上是有比较明确的远景规划的 。 或者说从你的写作看 , 多少给人以你很有规划的感觉 。
梁鸿:远景是有的 , 但我其实没什么规划 。 我实际上是随心的人 , 没有清晰的职业计划 , 也不会给自己设置 , 到今年或者明年 , 一定要达到怎样的高峰 。 相反 , 我写作通常都不按计划走 , 往往是我本来应该这样 , 但如果是突然来了灵感 , 要么是冒出什么新的想法 , 我又特别想写这个题材 , 我不管怎样就会先写 。 所以我的电脑里是放了一些各种各样的东西 , 也是我想写的 , 但到底先写哪一个 , 很多时候都是偶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