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死者不会缺席任何一场人世间的悲喜剧 | 单读( 四 )


单读:说得也是 。 怎么想到给韩孝先按上 IT 精英的角色 , 他给人感觉是一个能把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知识分子 。 一开始就这么设计吗?有何用意?
梁鸿:不是 , 刚开始我只是想到有这么一个人 , 在地上地下之间起沟通的功能 。 在构思过程中 , 我就觉得这个人如果不是高度聪明 , 他很难做到中西贯通 。 所以这个人就得特别聪明 , 我不是也写了么 , 他当年就是高考状元 , 职业生涯里也走得很好 , 能赚到很多钱 , 而且爱读书 。 他不是还办什么读书会么?我觉得 ,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迅速吸纳那种杂糅或者说复合的语言 , 让小说在逻辑上成立 。
单读:这是一方面 。 我想到的是另一方面 ,IT精英在当下社会阶层中代表了一种高端的形象 。 从这个角度看 , 你也算是从了一回俗 。
梁鸿:可以这么说吧 。 这里面包含了一点隐喻的味道 。 现在不少大公司头头 , 那些超有钱的人 , 都很着迷风水之类的东西 。 在当代现实社会中 , 有很多人对风水这些所谓传统的东西迷狂 , 迷得特别厉害 。 在北京 , 很多有钱人后面都会跟一个所谓大师 , 各种各样的大师 , 时不时拜拜神、念念佛 , 让你看起来荒诞可笑 。 我刚开始也就觉得这是社会怪现状 , 但写着写着 , 我又觉得他们这么做又有一定的合理性 。 我觉得他们不见得不明白其中虚假的地方 , 也不见得看不出其中欺骗人的成分 , 但他们还是信服 , 因为现代人空虚啊 , 他们需要这个东西 , 他们太需要这样一个人出现来求得安慰了 。 这个需要本身 , 已经让他们着迷的那个人究竟是正常人 , 是精神病人 , 或是疯子 , 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 所以 , 现在骗子为什么容易行骗 , 不是因为大家都不聪明 , 而是因为大家太需要这个 , 又找不到替代的东西 。
[单读]死者不会缺席任何一场人世间的悲喜剧 | 单读
本文插图

▲北京雍和宫 , 每年除夕人们都会排起长龙 , 争抢烧“头香”的机会 。
单读:这是一个悖论 。 越是在高度科学化的当代社会 , 这些被认为是糟粕的东西越是沉渣泛起 , 并且还在有钱人圈子里成了一种时尚和风气 。
梁鸿:所以 , 你会看到传统文化里那些糟粕的东西更加张扬 , 对风水、算命之类 , 不少人趋之若鹜 , 难道他们不知道其中有问题吗?我觉得是因为人们太需要 , 顾不得真假了 , 哪怕欺骗一下自己都是好的 。 所以 , 我安排韩孝先给人算命 。 这部小说不是为了写历史 , 按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 是为了写现实 。
单读:我也觉得小说从时间段上 , 虽说是跨越一甲子 , 或说是百年 , 但无疑是侧重写现实的 , 尤其是后半部分 , 韩孝先坐在玻璃房受人膜拜 , 极尽荒诞啊 。
梁鸿:是啊 , 出版社出文案 , 一开始要写 , 这部小说是写历史的 , 我说要这么写这个文案 , 就偏离我的本意了 。
单读:也可能是对历史的理解不同 。 如果只是把历史当成过去发生的事实 , 那也可以理解 。 毕竟对于活在当下的人们 , 上一刻发生的事就已经成了历史 。
梁鸿:出版社可能觉得 , 说这部小说写历史 , 更能显出厚重的感觉 , 但我觉得所谓厚重不是从这个层面讲的 , 从根本上说 , 任何历史都是为表达当代服务的 。
单读:是这样 。 小说虽然篇幅不大 , 但我刚也说了时间跨度很大 。 但你写作的重心不在讲述历史部分 , 或者说历史叙述那部分 , 是由现实召唤出来的 。
梁鸿:对 , 我写历史 , 也只是为了当代需要 。 但把历史呈现出来 , 不是没有价值的 。
单读:是这样 。 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想 , 你为何不让韩孝先在最开始就出场呢 。 如果是由他来叙述 , 不是自然而然把整个故事框架带出来了么 。 那样的话 , 他与韩立阁 , 韩立挺、韩灵子这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 也让人相对容易理清楚 。 但等我读二遍 , 我又觉得你让韩孝先最后一个出场是有道理的 。 他只有最后出场 , 才能体现那种召唤的感觉 。 如果把顺序倒过来 , 这样的感觉就会大为减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