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1902」孙江 | 海洋尽头在哪里:中国人的亚洲自画像( 三 )
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一书里称南海有东南诸国、西南诸国以及正南诸国 , 在南海海域里有东南洋和西南洋 。 日本中国史大家宫崎市定认为 , 这是见诸史册的古代中国最早的东洋和西洋的记述 。 既然南海一分为二 , 那么 , 东南洋和西南洋究竟是以哪条线或点来区分的呢?周去非书中的正南诸国之说值得注目 。 正南诸国有国名曰三佛齐 , 书中称:“三佛齐之来也 , 正北行舟 , 历上下竺与交洋 , 乃至中国之境 。 其欲至广者 , 入自屯门;欲至泉州者 , 入自甲子门 。 ”
三佛齐在唐代史书里称为南海古国 , 宋代又称三佛誓 , 位在今天苏门答腊(Sumatra)的渤淋邦(Palembang) 。 沿着三佛齐北行 , 位在广州与泉州之间 。 50年后 , 赵汝适在《诸蕃志》称:“三佛齐间于真腊、闇婆之间 , 管州十有五 , 在泉之正南 。 ”当时人的子午线观念稍微有些倾斜 , 以泉州为起点向正南达于苏门答腊岛东部 。 两位作者记述的就是宋人南行之航海路线图 。 元代人在继承上述宋代东洋/西洋知识的基础上 , 对南海的认识又有深化 。 汪大渊《岛夷志略》中出现了东洋和西洋字样 , 东洋指今日爪哇、菲律宾一带 , 西洋指印度、波斯湾一带 。 到明代 , 郑和的大航海继袭了宋元的东洋/西洋知识 , 随行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都提到闇婆(爪哇)这一地名 , 一致认为该地就是东洋和西洋的分界线 。
从以上粗略的爬梳中可以看出 , 中国人关于南海东洋/西洋的知识具有不断承继的连续性 , 从唐到明 , 东洋/西洋知识的量和质都在不断增长 。 但是 , 欧洲人浮槎东来后 , 晚明中国人关于东洋/西洋的知识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 , 比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晚出十几年的张燮《东西洋考》 , 虽然未必受到利玛窦地图的影响 , 称“东洋尽处 , 西洋所自起也” , 以文莱(Brunei)西部、帝汶岛为东西洋分界线 , 原本属于东洋的爪哇岛(下港)被划归西洋列国里去了 。 对于截至晚明的中国人东洋/西洋观 , 宫崎市定曾概括道:东西洋的名称来源于中国人的四海观念 , 它把四海中的南海进而划分为东南、西南 , 以泉州或广州为起点 , 通过此点的南北子午线将南海分割为东西两部分 。 由于地理知识的不足 , 从宋元到明初 , 人们以泉州到苏门答腊东部 , 明代后期以广州到不丹到帝汶岛为南北线 。 对于宫崎的看法 , 即使最挑剔的批评者也不会有多大的意见 。 但是 , 另一方面 , 作者却断言“宋元以来 , (子午线)以泉州为起点 , 反映了阿拉伯人的地理观念 。 及至明后期 , 之所以又以广东为起点 , 则可说是西欧地理观念的产物 。 通过广东的子午线之所以被设定在帝汶岛东部 , 乃是基于西欧人的地理知识” 。 把中国人的东西洋认识看成完全受之于阿拉伯和欧罗巴 , 姑且不说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 方法论上的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 。 在我看来 , 即使明代后期东洋/西洋观念为更科学的欧洲地理观念所取代 , 从沿用至今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观念里仍可寻出中国的印记 。
三、太平洋·大西洋
在与欧洲人接触以后 , 中国人关于东西洋的地理认识有所变化 , 东洋/西洋的区分更加细致了 , 特别是利玛窦借用东洋/西洋的词语描述欧洲人的世界地理 , 给东洋/西洋观念注入了新的内容 。
首先 , 东洋观念在原来的东洋基础上 , 被区分为大东洋和小东洋 。 小东洋的称呼始见于《岛夷志略》 , 位于吕宋岛到台湾岛之间 。 明初小东洋的位置应该在东洋的北部 , 即台湾澎湖列岛一带 , 这些地方原本不属于东洋 , 大概因为与东洋接壤 , 才被称为小东洋 。 到晚明 , 在传教士的万国地图里 , 小东洋泛指赤道以北的太平洋 , 而大东洋则在美洲东岸的大西洋一带 。
大致与此同时 , 西洋观念里也有了大西洋和小西洋的区分 。 以往 , 在中国人眼中的西洋 , 其可以把握的地理位置在从天竺(印度)到波斯湾的印度洋一带 。 再往西 , 则真的“烟涛微茫信难求”了 。 因此 , 利玛窦自称“大西洋人” , 旨在表明自己不是中国人说的天竺——小西洋的佛教和尚 , 而是来自泰西——大西洋的天主教和尚 。
推荐阅读
- 隋唐史学会@隋唐史学会大事纪//隋唐史学会抖音号《说唐》开播
- [慈禧]咸丰皇帝为何宠爱慈禧,美丽的容颜只是其一
- ■变法失败的王安石竟被百姓唾骂致死?历史学家:大家都错怪他了
- 文史学生仵三源■风致雅韵,气质非凡
- [文史学生仵三源]黄色西装,时尚美图
- 『』康熙为何反对修长城,是怕劳民伤财?史学家:康熙并没有这么伟大
- 「中国公众史学」我为什么要修《中华郭氏宗谱》
- 『波斯』亚历山大征服波斯,让部下迎娶一万贵妇,历史学家:高瞻远瞩!
- 『』岳飞使用的大锤有多重?这重量让史学家都认为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
- 『黄宗羲』史学大家编修《明史》 十九年未被列为正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