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1902」孙江 | 海洋尽头在哪里:中国人的亚洲自画像( 四 )
本文插图
利玛窦
利玛窦所说的大西洋在欧洲 。 就海域而言 , 欧洲西临的大洋叫Atlantic Ocean 。 Atlantic Ocean本来是有音译中文名字的 , 晚明传教士艾儒略(Giulio Aleni)《职方外纪》(1623年)译为“亚太腊海”;近两个半世纪后 , 晚清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联邦志略》(1861年)又命名为“压兰的洋” 。 但是 , 这两个符合汉语形声会意规范的译名却湮没无闻 , 倒是裔出中国西洋的“大西洋”概念被张冠李戴在Atlantic Ocean上 。 这种地理称呼的移位和变异耐人寻味:西洋一语向西旅行后 , 原来所指的内容转意为“小西洋” , 直至最后连小西洋的意义也“蒸发”殆尽 , 为“印度洋”所取代 。 而且 , 大西洋在Atlantic Ocean向西旅行 , 抵达美洲后 , 在《海国图志》等书里 , 大西洋摇身一变而为“外大西洋” 。 原来 , 在南海地理世界里 , 东西洋泾渭分明 , 不容混淆 。 西洋一语在环球旅行后 , 竟然在向东外延的“大东洋”的东侧与其比邻而居了 。
很长一个时期 , Pacific Ocean一身多名 , 徐继畬在“亚细亚图”旁注“大洋海即东洋大海 , 又名太平海” 。 按太平洋一语所来有自 。 探险家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从1519年开始进行环球航海探险 , 传说麦氏在跨越亚洲和美洲之间的大洋时 , 因为海上无风平静 , 麦氏用拉丁语称为Mare Pacificum , 翻译成英语就是Pacific Ocean 。 利玛窦的《泰西舆地图说》(1600年)和《坤舆万国全图》(1602年)将该词翻译为汉语“宁海” 。 艾儒略《职方外纪》则译成“太平海” 。 1847年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英华字典》译为“平洋” 。 直到1861年裨治文《联邦志略》“太平洋”译语问世 , Pacific Ocean译语身有所归 。 在太平海、太平洋等词进入汉语世界后 , 其内涵不断扩大 , 最后与大东洋合为一体 。
如此看来 , 近代世界地理知识的新陈代谢 , 并非意味着旧有一方必然消亡 , 从西洋到小西洋、大西洋 , 乃至外大西洋 , 从东洋到小东洋、大东洋 , 东西洋观念的变化说明 , 旧知识往往会以“转生”的方式在新知识里生发活力 。
兰曼(Charles Rockwell Lanman)所编《日本人在美国》(1872年)一书中记述了一件有趣的故事 。 一位初到美国的日本留学生质疑近代地理道:和日本隔太平洋相望的美国明明在日本的东面 , 但美国人却把日本称作“东洋”(东方) 。 这位日本留学生的疑问确实揭示了近代地理学“科学性”暗含了“非科学”的欧洲中心论的观点 。 另一方面 , 这个故事也说明日本和中国一样 , 在接受近代地理知识时所产生的抵触情绪并非尽皆不合理 。 但是 , 在历经鸦片战争败北的痛楚后 , 先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 , 觉悟到中国不仅地理上不外在于亚洲 , 文化上也只是亚洲的一部分 。 存亡的危机意识促使近代中国人放弃自我中心的东洋/西洋观念 , 第一次把自我置于亚洲这一地理的、文化的空间里重新定位 。
四、亚洲认同
作为地理名词的Asia , 从晚明进入汉语后 , 曾出现过多种译名 。 魏源《海国图志》竟同时使用了阿西亚、阿西阿、阿细亚、亚细亚、亚齐亚五个译名 。 亚洲一词在汉语里落地生根大概是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 。 对于近代中国人来说 , 比如何翻译Asia一词更重要的是如何认同Asia的问题 。
近代日本是一个先例 。 在迈向“脱亚入欧”的道路上 , 日本较早产生了亚洲身份认同的紧张感 。 冈仓天心有句名言:“亚洲形象是欧罗巴人一手造出来的 。 ”的确 , 亚洲是欧美人用来指称“他者”的概念 , 在文明—野蛮的二元架构里 , 亚洲被置于野蛮的位置 。 因此 , 语义多重的亚洲主义(Asianism)以其强调日本与亚洲各国的“连带感” , 主张进行文明与文明(东西方)、种族与种族(黄白种人)间的对抗 , 曾引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关心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樽井藤吉用汉语写作的《大东合邦论》提出了一个亚洲主义的“理想型”:日本和朝鲜对等合为一邦 , 与中国结盟 , 同西方白种人展开“人种竞争” 。 这激发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亚洲想象 。 在建设近代民族国家和反抗帝国主义(包括日本帝国主义)的过程中 , 近代中国人试图架构属于自己的亚洲未来图景 。 近代中国人的亚洲自画像宛如一个立体形 , 呈现出三个不同的层面 。
推荐阅读
- 隋唐史学会@隋唐史学会大事纪//隋唐史学会抖音号《说唐》开播
- [慈禧]咸丰皇帝为何宠爱慈禧,美丽的容颜只是其一
- ■变法失败的王安石竟被百姓唾骂致死?历史学家:大家都错怪他了
- 文史学生仵三源■风致雅韵,气质非凡
- [文史学生仵三源]黄色西装,时尚美图
- 『』康熙为何反对修长城,是怕劳民伤财?史学家:康熙并没有这么伟大
- 「中国公众史学」我为什么要修《中华郭氏宗谱》
- 『波斯』亚历山大征服波斯,让部下迎娶一万贵妇,历史学家:高瞻远瞩!
- 『』岳飞使用的大锤有多重?这重量让史学家都认为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
- 『黄宗羲』史学大家编修《明史》 十九年未被列为正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