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仝小林:中医的疗效必须用数据说话
“我们团队近期公布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三项科研成果 , 形成从轻症、重症/危重症到康复期三个不同阶段的完整链条 。 每一项结果都有对照组的数据作对比 , 采用了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 。 我们在分析时不但采用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还采用了倾向性评分 (PSM), 充分考虑了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的混杂”
“中西医在看待同一个疾病时是完全不一样的角度 , 比如新冠肺炎 , 西医的思路更多是从细胞水平出发去研究怎么消灭病毒;而中医则是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 , 通过调节内环境达到一种平衡 , 激发自身的力量与病毒对抗”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9期
文 | 本刊采访人员 梁辰 发自北京
图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周建平 rwzkjpz@163.com
全文约4844 , 细读大约需要11分钟
本文插图
仝小林(中)与火神山医院副院长刘斌(右)合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于1月24日大年三十到达武汉 , 临危受命担任新冠肺炎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 到达武汉后 , 他与专家组成员到定点医院给病人看诊、开方 。 根据疫情形势 , 提出将防线向社区前移的思路 , 并拟定“寒湿疫方(武汉抗疫方)” , 给社区内的发热、疑似、轻症、普通型患者大范围使用 , 在改善轻症症状、减少轻症转重症方面发挥了作用 。
在救治的同时 , 仝小林和他的团队结合中医药的特点 , 将科研的思维应用到临床 , 推进多项科研课题 。 4月2日 , 刚刚从武汉回京不久的仝小林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的连线采访 , 以下是他的自述:
“寒湿疫”
本文插图
我是1月24日下午6点左右到达武汉的 , 一下火车我就感到非常湿冷 。 中医讲求人体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平衡 , 出于职业习惯 , 到了宾馆后 , 我就去体验了武汉的气候环境——在小雨中走了一个多小时 。 当晚睡觉时 , 我也特意没开空调 , 同时打开窗户 , 体验当地百姓家庭的气温环境 。 我还让团队查看近两个月武汉的天气情况 , 结论是与往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 今年是暖冬 , 雪一直没下来 , 但雨水非常多 , 我记得是到1月26日的时候 , 1月有16天都在下小雨 。 总的来说 , 气候特点是湿冷 。
作为中医专家组组长 , 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去实地考察病人 , 并组织专家确定中医药诊疗方案 , 不断修订方案 。 来武汉前 , 我就通过网络看了一些新冠病人的舌苔 , 普遍有厚、密、白的特点 , 一看就是寒湿的状态 , 当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感觉和基本的判断 。
到达武汉第二天(1月25日) , 我和团队就去金银潭医院查看住院病人 , 以普通型、重症为主 。 为了对新冠肺炎的整个病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 第三天 , 我们又去武汉第一医院的发热门诊 , 查看发热病人和急诊留观病人 , 并开了中药方 。 当时医院发热门诊的情况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 病人在阴冷的环境下排着长队等候 , 有的从早上5点一直等到中午都没看上病 , 发热门诊人满为患 。
通过在一线的诊疗 , 我发现这个病同时引起人体两个系统的问题 , 一个是呼吸系统 , 中医讲是肺的病 , 症状有咳嗽和发热;另一个是消化系统 , 很多病人表现为食欲非常不好 , 一个星期都不想吃东西 , 有的出现乏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 中医讲 ,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病在胃 , 腹泻——病在肠 。 而肠胃的问题都属于脾 。 于是对新冠肺炎有了两个明确的定位 , 一个病位在肺 , 一个病位在脾 。
中医讲求阴阳调和 , 武汉当时气候的寒湿是“阴邪” , 而肺和脾都属“阴藏” , 内外双重的寒湿状态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 所以从中医的角度讲 , 新冠肺炎是一个阴性的病 , 阴病走的是伤阳的路线 。 据此 , 我从中医的角度 , 给新冠肺炎命名为“寒湿疫” 。
推荐阅读
- 搜狐新闻南方人隔三差五吃的美味,北方人见了直呼吃不下,吃过的算你厉害
- 在北方,有哪些给墙壁保温的好方法
- 浅谈一下去西北游玩的意义本人南方人。
- 小何说健康压力是怎么让人崩溃的
- 爱吃的叶小厨晒晒一个北方家庭一天的吃喝,下酒又下饭,南方网友:口味真重
- 爱吃的叶小厨下酒又下饭,南方网友:口味真重,晒晒一个北方家庭一天的吃喝
- 南方Plus客户端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日广州无新增确诊病例
- 南方Plus客户端| “太多人死去了,也有太多人将要死去”,纽约急诊日记④
- 北方姑娘找一个南方老公是啥体验
- 南方医疗32岁男恶性心室颤动反复晕厥全皮下植入起搏器复律除颤防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