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兼职”莫名成“法人”?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

做“兼职”莫名成“法人”,名下多了个问题公司
“被法人”现象给劳动者带来债务、征信等危机,影响求职就业和生活
本报采访人员 李国
《工人日报》(2024年04月08日 06版)
阅读提示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招兼职的幌子 , 骗取大学生身份信息进行公司登记,让这些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 , 并因此求职受阻,甚至背负欠款 。
日前,重庆市民周恒(化名)在贷款购车查征信时,突然发现名下有一家贸易公司,且该公司还有一笔银行欠款未还 。“朋友得知后,笑称我得了一笔‘横财’,还摇身一变成了‘周总’ 。”面对朋友的打趣,周恒苦笑道,“哪里是‘横财’,分明是‘横祸’ 。”
一番查询后,周恒发现,原来是自己大学期间的一次兼职经历,不小心泄露了身份信息,被人冒用 。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周恒的遭遇并非个例 。近年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公司登记手续和流程日趋便利,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公司登记 , 特别是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的弱点,以兼职等名义诱导他们泄露个人信息 , 让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或高管 。一些受害者因此求职受阻,甚至背负欠款 。
兼职看似轻松 , 实则有“坑”
23岁的周恒是重庆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员 。2023年12月,工作刚满半年的他,计划分期贷款买一辆车 。签合同后,销售人员通知他,征信有问题,贷不了款 。
“我当时就懵了,立即去查征信 。”周恒说 , 一查才知道自己名下有一家在四川省的贸易公司,注册时间为2021年 。
“我那时还在上大学,根本没有注册过公司 。”周恒顿时慌了 。经过一番思考,他才想起来,当时,他在兼职群里看到有人在招兼职,工作很简单,给小程序认证“充场”,几分钟就能搞定,一次能获得70元佣金 。
周恒说 , “如何认证,该做哪些工作,对方没有明说 , 只是告诉我,会有人当面指导 。”第二天,周恒在校外与一名自称张姐的女士见了面 。在对方的指导下 , 他登录了支付宝,进行了人脸识别 。
“我登录后,就把手机交给了张姐 , 整个认证流程是她单独操作,我不清楚对方做了些什么,中间还把身份证给了对方 。”周恒回忆 , 整个认证过程只花了七八分钟,最后拿到了100元佣金 。后来,他还接了几单“激活程序”“注册公众号”的兼职 , 无一例外都需要身份证和人脸识别 。
发现名下有公司后,周恒便到暂住地派出所报案,被告知“这事得找工商部门” 。随后,他专程去了趟成都 , 又被告知要先到公安部门立案或通过行政诉讼才能撤销登记 。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找到了公司的登记地址 。万幸,这家公司仍在经营,对方承认了冒用身份的事实,并答应更改法人,这才把问题解决 。”今年1月,历时一个多月,周恒方从这一事件中脱身 。
“被法人”后影响入职
像周恒这样因为兼职而“被法人”的,屡有发生 。另一名有此遭遇的重庆大学生李海(化名)讲述 , 此前,他通过了重庆一家公司的面试,并与公司达成就职意向,但在背景调查阶段 , 因为他名下有多家企业 , 且有涉事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录用流程无法推进 。
“用人单位虽然同意我延后入职,但我还是希望事情能尽快解决 。”李海得知自己名下有企业后 , 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 。今年3月中旬,其中一家企业注册所在地的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复称,已开始调查,会依法作出相关行政决定 。
采访中,有大学生称,因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公司法人,求职、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受到限制 。
周恒坦言,事情顺利解决后,他在网上搜索了相关信息,也加入了几个维权群 , 发现“被法人”的受害者 , 大多面临公司是“空壳”、联系不到人等困境,他们只能走注销公司这条路来止损 。然而,要注销公司,税务、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先缴清税款,再按流程注销 。
“我跑了无数次的派出所、工商局、税务机关,都没能解决 。”一位正在维权的受害者佘南(化名)告诉采访人员,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建议他去起诉被注册的公司,“我自己是法人 , 难道我起诉我自己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