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灵长动物中最短:人为啥只睡7个小时?( 二 )


“我们应当将早期人类的营地想象成蜗牛的壳 。”萨姆森指出 。人类也许会聚集在一起生活、共用简单的棚屋 , 还会点燃火堆 , 在取暖的同时驱除虫蚁 。有些人睡觉 , 其他人则负责放哨 。
“有了这层‘壳’的保护 , 你随时可以回到安全区内、小小地睡上一觉 。”萨姆森设想道 。不过在这一方面 , 萨姆森和耶迪什有着不同的看法 。萨姆森称 , 哈扎人和马达加斯加的一个种族经常小睡;但耶迪什则指出 , 根据他在这一领域的经验 , 打盹其实很少见 。)
萨姆森还认为 , 这些睡眠“保护壳”对古代人类走出非洲、进驻更寒冷地区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此 , 他认为睡眠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
动物|灵长动物中最短:人为啥只睡7个小时?
文章图片

图为坦桑尼亚的一个黑猩猩家庭正在一起睡觉 。人类也许同样进化出了群居睡觉的习惯
我们真的如此特殊吗?
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进化生态学家伊莎贝拉·卡佩里尼指出 , 这种想法是有道理的 。她和同事们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 , 平均而言 , 被捕食的风险越大 , 哺乳动物睡得就越少 。
但卡佩里尼并不确定 , 人类的睡眠比起其它灵长类动物真的有看上去那么特殊 。她指出 , 目前关于灵长类动物睡眠的数据全都来自人工饲养动物 。“我们对这些动物在野生环境中的睡眠习性还不甚明了 。”
由于压力影响 , 动物园或实验室中的动物睡眠时间也许比自然状态下要短 。但卡佩里尼指出 , 由于它们终日无所事事 , 睡眠时间也可能反而更长 , 而且实验室中的标准环境为12小时明、12小时暗 , 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体验也大相径庭 。
在马克斯·普朗克鸟类学研究所专攻鸟类睡眠的神经科学家尼尔斯·拉滕伯格也赞同萨姆森的看法 , 认为人类睡眠的进化历程非常有趣 。但他也指出:“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其它灵长类动物睡眠时间的测定是否准确 。”
我们的确有理由怀疑这一点 。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 , 拉滕伯格和同事们在三只野生树懒身上连接了脑电波检测仪 , 发现它们每天要睡9.5小时 。而在之前一项针对人工饲养树懒的研究中 , 记录下的树懒睡眠时间竟长达16小时 。
如果能从野生动物身上获取更多数据 , 睡眠研究人员将受益良多 。“但这么做存在很大的技术挑战 。”拉滕伯格指出 , “虽然树懒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得比较驯服 , 但我感觉 , 灵长类动物估计会很想把检测仪器摘下来 。”
等科学家对野生灵长类动物的睡眠习性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 , 也许人类的睡眠时长就不显得那么短了 。“每次我们声称人类有多么多么特殊 , 一旦掌握了更多数据之后 , 我们就会意识到 , 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特殊 。”
火边谈话
耶迪什专门研究小规模社会中的睡眠情况 , 曾与萨姆森在研究中合作过 。“按他的描述 , 我也认为群居而眠是解决夜间安全问题的一种方法 。”耶迪什指出 , “但我认为这并非唯一的解决方案 。”
他注意到 , 提斯曼人的房屋里有时会建墙 , 这样即使无人放哨 , 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 。早晨还有些人会告诉耶迪什 , 昨晚他们具体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 。大多数人在夜间听到声响后都会醒来 , 这样又增加了一层安全保障 。
耶迪什指出 , 无论是否面临猛兽的威胁 , 抱团睡觉都是这些小规模社会自然衍生出的做法 。“在我看来 , 这类社会中的人几乎永远没有独处的时候 。”
耶迪什描述了和提斯曼人共同度过的一个典型的夜晚:在完成了白天的各种工作之后 , 人们做好了饭 , 纷纷来到篝火边 。他们先是互相分享食物 , 然后在夜幕下的篝火边消磨时光、迟迟不散 。最终 , 孩子们和他们的母亲先去睡觉 , 其他人则继续留在火边 , 聊聊天、讲讲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