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春运是什么样子?古代人出行的方式是什么

在古代有春运吗?古代的春节交通又是什么样子呢?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
古代的春运远不如现代繁忙
中国春运的历史,最远可追溯到周朝,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周代起就有了春节的雏形 。有了春节就有春节运输,自然就有了“春运” 。东汉时有“正月之旦,是谓正日 。躬率妻孥,絜祀祖祢”的记载,魏晋时开始“守岁”,唐朝有了“拜年贴”,宋朝普通放爆竹,明朝“迎灶神”成为习惯,随着年味越来越浓,自然需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年 。于是乎远方的游子需要回家,便有了“春运的”的需求 。不过,古代的春运跟现代相比,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 。从人员规模上,从交通工具上,都不在一个档次上 。

在古代春运是什么样子?古代人出行的方式是什么

文章插图
首先说,古代人口跟现在相比,差得太多 。夏、商、周时期,中国才有一千三百万人左右;秦汉到唐朝,高峰时中国的人口才五、六千万;宋朝到明末清初,人口增长到七、八千万至一亿左右;清朝的人口突飞猛涨,道光时期达到四亿左右 。即便是四亿人口,也才是现在十四亿人口的一个零头 。因此,从人口规模上,古代的“春运”根本跟现代无法相比 。
其次,古代春运人口与现代不同 。现代因为人口流动性强,春运人口几乎包括了各行各业 。不管是公务员,商人,学生,军人,打工者,只要工作与生活不在一个地方,都有春运的需求 。古代与现代不同,有春运需求的,基本上是出差的公务员与商人 。因为工人与农民,基本工作与生活在一个地方 。只有公务员出差,需要回家 。商人经商,需要回家 。同时国家为了照顾人们春节团聚,尽量不安排公务人员春节期间出差,所以春运大军,还是商人居多 。而商人在古代的占比,并不是很多 。士农工商,在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 。
第三,古人的思想限制了春运 。中国自古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 。在父母健在的时候,人们很少出远门 。一般在家尽孝 。即便不得已在外面工作,也会想办法带着父母一起去 。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官员到某地就职,是带着家属一起去的 。也就是说,万不得已的人才有“春运”要求 。
第四,古代的交通工具限制了春运需求 。古代可没有飞机、火车、汽车、轿车这么先进的交通工具 。最多有马车 。穷的只能靠两条腿 。面对千山万水,交通不便影响了“春运” 。所以,不管在古代的哪个朝代,你永远不会看到象现在这样的春运盛况 。
古代的交通工具限制了春运
古代的交通工具有三种:第一,人的两条腿;第二,人力车和畜力车;第三,船只 。对于穷人来说,最省钱的就是靠两条腿 。两条腿虽然不用付车钱与船钱,但因为走得慢,吃的住的又是个问题,如果算进来费用也不低;船只是最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在唐朝顺水一天三文钱,逆水一天十五文钱,每天行进四十里左右 。但冬天如果赶上江河结冰,船只就使用不上了 。再有,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方便船只的,因为江河毕竟少,陆地占比多 。
所以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车 。在畜力车发明之前,有一种人力车叫辇,后来发展为轿子 。乘轿回家,短途还行,如果长途运输,一是走得慢,二是把轿夫累死,三是费用高 。所以将牲畜驯化好了,畜力车就取代了人力车和轿子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最流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畜力车,包括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当然使用最便捷的是马车,因为牛车太慢,驴车的耐力又很差 。
至于车的种类,有很多 。轏车、辎车、安车、輼车、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不一而足 。最豪华的是辒车,这是一种豪华卧车,有窗户,还可调节车内温度,相当于现代的豪华轿车;其次是安车,再次是轏车 。辎车则是一种可拉货、拉人的客货两用车,痴车是拉巨石大木的车,独轮车和鸡公车是运货的车,黄包车和三轮车则是拉近于近代时兴的车输,由车夫负责拉送 。
在没有发明火车、汽车、飞机之前,人力车和畜力车限制了交通运输,哪怕秦始皇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驰道”(古代高速公路),也不能解决人们深层次的运输要求 。马车时代与汽车时代,是两个相巨甚远的时代 。
春节不团圆留下诗的惆怅
因为交通工具的不便与经济条件的限制,造成了游子们三方面的状况 。一是滞留外地不能回家,二是花费大量金钱才回到家,三是路上耽搁的时间太长终于回到家 。古人有吟诗做赋的习惯,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具有真情实感的诗篇,记述了经历古代“春运”的感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