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五 )


文章插图
 
黄茶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黄的结果 。黄茶依原料芽叶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
1、君山银针 产于洞庭湖君山茶场,首创于唐代 。其品质可称色、香、味、形俱佳,世称"四美",芽头茁壮挺直,大小长短均匀,白毫完整鲜亮,芽头金黄,享有"金镶玉"的美称 。内质香气清郁,滋味甘甜醇和,叶底黄亮匀齐,茸毛清晰,间有小气泡点缀芽尖,美其名曰"雀舌含珠" 。其制作工艺流程:摊青-杀青-摊凉-初烘-摊凉-初包发酵-复烘-摊凉-复包发酵-足火-拣选 。

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文章插图
 
2、蒙顶黄芽 产于四川蒙山 。外形扁平挺直,嫩黄油润,全芽披毫 。内质甜香浓郁,汤黄明亮,味甘而醇,叶底全芽黄亮 。其制作工艺流程:采摘-杀青-初包-二炒-复包-三炒-摊放-整形提毫-烘焙-包装 。
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文章插图
 
3、霍山黄芽 产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区的霍山县,其作为贡品有详细文史资料记载始于明代 。,外形似雀舌,叶色绿润泛黄,芽叶细嫩多毫,汤色绿稍黄明亮,香气清幽,叶底黄绿嫩匀,滋味浓厚鲜醇回甘 。
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文章插图
 
4、温州黄汤茶 产于浙江温州地区,其香气清芬高锐,茶叶鲜醇爽口,汤色橙黄鲜明,芽叶细嫩,色泽黄绿而多毫,条形细紧 。
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文章插图
 
5、莫干黄芽茶 产于浙江湖州市德清县西部的莫干山 。其外形细嫩,芽壮毫显,色泽嫩黄油润,芳香幽雅,叶底明亮成朵,滋味鲜爽,汤色嫩黄 。
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文章插图
 
黑茶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原料一般较粗老,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渥堆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 。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又称边销茶 。
1、苍梧六堡茶:清嘉庆年间就列为全国名茶,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一带 。其色泽黑褐光润,特耐冲泡,叶底红褐色,汤色红浓似琥珀,醇和甘爽,滑润可口,有槟榔味,越陈越好,港商常以"陈六堡","不计年"做商标 。其制作工艺流程:初制工艺为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 。复制工艺为过筛整形-拣梗拣片-拼堆-冷发酵-烘干-上蒸-踩篓-凉置成化 。
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文章插图
 
2、普洱茶 为历史名茶,产于滇西南茶区,主产区位于西双版纳和思茅所瞎地区 。其散茶条索粗壮,肥大完整,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或带有灰白色;紧压茶外形端正,匀整,松紧适度,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叶底褐红色,滋味醇厚回甜 。其制作工艺流程:以云南大叶种青毛茶的中低档茶为原料,经毛茶付制、后发酵、筛制、拣剔、拼堆包装,加工成散茶,再经蒸压塑形而成各种紧压茶 。
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文章插图
 
3、沱茶 产于云南下关、勐海、凤庆、昆明等地,以下关沱茶品质最好 。由明代的“普洱团茶”和清代的“女儿茶”演变而来 。其外形状似碗臼状,下有一凹窝,像一个压缩了的燕窝,外径8.3厘米,高4.3厘米,每个重量100克.外形紧结端正,色泽乌润 ,外披白毫,香气馥郁清香,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爽回甜 。有提神醒酒、明目清心、解渴利尿、除腻消食之功能,还有止胃出血、止腹胀、止头痛等疗效 。
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文章插图
 
乌龙茶
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三省,其加工采用特殊的萎凋和做青的工艺,又应用绿茶的杀青工艺,是一种半发酵茶 。成茶品质风味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既有红茶的甜醇,又有绿茶的清香,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品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
福建乌龙
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文章插图
 

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文章插图
 

收藏版 中国茶叶分类大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