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茶叶合作社捆绑茶农利益 提升茶叶品质

对于郑成锦来说,“毒茶风波”让他的茶叶门店绿茶销售量一下骤减30%,为减少由此带来的营业损失,他需要向顾客反复宣传他的茶叶经营模式,而正是这种模式,让他敢于拍胸脯说,“我的茶叶不存在农残问题” 。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模式呢?郑成锦对自己茶叶的信心,到底又来源自哪里?
合作社可“捆绑”茶农利益
之所以采取合作社的模式,是因为这样可以将茶商的利益与茶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
郑成锦的茶叶企业全称是“福建寿宁县北山堂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这与其他的“茶庄”、“茶园”的名称迥然有别,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暗示了他与茶农的密切关系,也暗示了他并不仅仅是卖茶的,还种植茶叶 。
“我是茶农出身,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种茶的,所以我了解茶农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工作过程,因为茶叶的品质直接由种植端决定,所以我经营茶叶,要从源头控制、提升茶叶的品质,必须要与茶农合作 。”
【农民茶叶合作社捆绑茶农利益 提升茶叶品质】据采访人员了解,郑成锦几年前曾在御茶园工作过,清华大学MPA毕业后,自己做起了茶叶生意 。他深知茶叶品质难以提升的根本原因,在于渠道商不愿意分利给农民 。
他告诉采访人员,“之所以采取合作社的模式,是因为这样可以将我们的利益与茶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我们的销售业绩好,农民就有分成,我们挣一万元,他们就可以分到2000元,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才愿意接受你的标准,按照你的标准种植、采摘茶叶,茶叶品质才能真正得到控制和提升 。”
“茶叶品质好,卖得好,农民分成就多,反过来农民就会更听话,这是个良性循环 。”
对于“听话”这个字眼,采访人员感到好奇,“在使用农药问题,你对农民有什么样的要求,有没有什么有关标准方面的约定?”
“根本不存什么标准,我们的约定很简单,就是不使用农药,因为我们生产的是有机茶,生态茶 。”
在郑成锦看来,茶叶的质量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利益问题,利益分成没有摆平,这个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而新型农村合作社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利益的平衡问题,同时也以最少的成本将销售端与种植端拉近在了一起 。
茶叶“全产业链”模式探索
在中国茶叶“小生产、大市场”的背景下,在渠道商急于集中资金扩张开店、打造品牌的情况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或可作为一个“全产业链”模式的样本 。
“福建寿宁县北山堂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拥有寿宁县北山堂乡2万亩茶园,每年产茶几百吨,相当于一个大型茶商一年的销量 。
据了解,我国每年产茶在120万吨左右,出口在3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在我国的茶产业链中,还可以诞生上万个茶叶专业合作社 。
在中国茶叶“小生产、大市场”的背景下,在渠道商急于集中资金扩张开店、打造品牌的情况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或可作为一个“全产业链”模式的样本 。
对茶叶“全产业链”的探索并不只是北山堂一家 。早在今年年初,四川叙府茶业就曾表示,“要发展成为中国茶叶产业链最为完整的现代企业,打造世界知名的茶叶品牌,力争成为茶叶行业的‘五粮液’ 。”
叙府茶业的公司资料显示,企业拥有产权的核心原料基地1.5万亩,联建优质茶园28万余亩,带动了13万余户茶农,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
对于上述现象,茶叶专家表示,目前中国茶叶企业正在进入一个关键的转折期,由追逐市场扩张到质量把控,某种意义上恰恰是产业成熟,实现做大做强的有效路径 。“毒茶风波”或有操作者的负面用意,但从经营角度来看,茶企业更应该把它看做是一个成长或转型的机会,探索通过公司模式管理好茶叶的源头品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