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茶,顾客问出来的名牌 每斤炒到8万元

恩施市花枝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保留了手搓工艺 。
一斤茶8万元,这是采访人员此次茶乡走访了解到的最高茶叶单价 。如此高价的茶叶不是“恩施玉露”、“皇恩宠赐”、“鹤峰翠泉”和“咸丰乌龙”四大名茶,而是逐渐被人遗忘的恩施市屯堡乡的花枝茶 。
花枝茶,曾因品质俱佳而被州内外品茶专家喜爱,也曾因种种原因一度衰落 。如今,她正在被“炒”醒,逐渐复苏 。可是在我州境内,如花枝茶一般的历史名茶,很多仍在沉睡中 。
花枝茶每斤“炒”到8万元
4月6日,《恩施日报》头版出现了花枝茶广告,限产100盒,每盒1.6万元,而每盒只有100克,一斤茶8万元,这是采访人员这次茶乡走访了解到的最高茶叶单价 。
如此高价的茶叶成本究竟有多高?恩施市花枝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小英称,这种茶叶“隐性成本太高了” 。她介绍,这种茶叶品种是珍贵的白茶类,为了保证茶叶充分吸收养分,“我们3年才采摘一次” 。刘小英透露,为保证茶叶品质,公司专门开辟了50亩基地,不用农药,“经过土壤检测后,缺什么养分才用什么肥料” 。她介绍,仅土壤成分检测就花去了近2万元 。制成干茶叶后,又需要9斤左右的干茶才能筛选出一斤好茶 。
据了解,这些好茶都被住在北京的一位德国人一次性购完 。此后,很多茶叶经销商向刘小英订购该品种茶叶都无功而返,刘小英称“没想到如此高价的茶叶还供不应求” 。
业内人士称,“与其说‘隐性成本太高’,不如说隐性效益很高” 。一是,高价茶有人买,证明了茶叶品质好;二是,高价茶叶广告为公司作了无形的宣传 。花枝茶,为何能“炒”到如此高价?原来,该茶是“没落的贵族”,曾风光一时,众多消费者对其品质有十分认同 。
顾客问出来的名牌
2005年初,刘小英还是一位卖茶的个体户,她在州城开了一家茶叶零售店 。这时,有一个现象引起了她的注意:上年纪的顾客,到她店里买茶时,总是要问一句:“有没有屯堡的花枝茶?”
这引起了刘小英的注意:为什么这么多人关心屯堡花枝茶?于是,她来到屯堡访问 。一位姓刘的老者对她说:“明万历年间,屯堡的七品官员刘寅在一次出游得一壶好茶,此茶韵味清醇,满室生香 。刘寅便将一包茶籽带回屯堡植于花枝山 。经家人的精心培育,有十余株存活,因不知其名,后就以地名取名为‘花枝茶’ 。”
这位老者说,自明清以来,花枝茶以独特的品质享有盛誉 。民国初年,英国茶商在花枝山开厂收茶,让花枝茶走向海外 。
刘小英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花枝山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让这里生长的茶叶有着独特的品质 。于是,她在自己开设的茶厂里打出招牌:“高价收购花枝茶鲜叶 。”
春茶上市时,许多花枝山的茶农到刘小英的加工厂卖茶 。此时,她想:“我觉得花枝茶品质优良,但不知道消费者买不买账?”有些忐忑的刘小英邀请一些对茶叶有研究的“茶客”到店里品茶,大家都对此茶赞不绝口,纷纷询问是哪里的茶 。“茶客”的肯定让刘小英坚定了开发花枝茶的决心 。2009年,刘小英在州工商局注册了花枝茶的商标 。
2010年世博会上,花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评委,荣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的至高荣誉 。如今,各种档次的花枝茶均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
茶农社员可分红利
为拯救“没落的贵族”,刘小英颇费心机,她希望能“打造百年老店”,让花枝茶永不没落 。
进入花枝茶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呈现在眼前的不是机器轰鸣的加工厂,而是一个占地400余平方米的茶叶成品展示厅 。刘小英介绍,她的茶厂位于州城通往旅游景点恩施大峡谷的必经之路,茶叶展示厅能让更多游客了解花枝茶,也能销售更多产品,“最多的时候,一天就卖了5万多元” 。
除了茶叶销售,刘小英还多方“设计”挽留茶叶加工工人 。从事茶叶手工加工的刘钦庭不仅每个月可以得到5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在茶园停采期间,他还能从事花枝茶叶的销售工作,让他“旱涝保收” 。
屯堡乡花枝村的杨实海,今年19岁,他没有选择外出务工,而是长期留守花枝茶厂 。他说:“这里挣的钱多,而且能照顾到家里 。”茶叶加工季节,杨实海在厂里当工人,每月能拿2000多元,在非茶叶加工季节,他还能在公司的茶园基地里从事管理工作,工资不比加工茶叶低 。像他这样的工人公司有4人 。刘小英介绍,公司不仅为茶厂的工人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还在非茶叶加工季节,安排员工做茶园基地管理、销售等工作,或者为员工每月发放近500元的生活费 。这些措施都保证了茶厂加工人员的稳定性,也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