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历史清香的武夷岩茶

【带着历史清香的武夷岩茶】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 , 面积70平方公里 , 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群峰相连 , 峡谷纵横 , 九曲溪萦回其间 , 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 , 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除了地形表土外 , 经纬度、海拔、气候也是重要因素 。武夷山景区处于北纬2743 ,  , 东经11801 。平均海拔六百多米 , 最高的三仰峰729米 。属于中海拔地区 。而一般来说 , 中国的名优茶 , 特别是乌龙茶 , 几乎都产于这种海拔地区 。气候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 四季分明 , 无霜期长 , 年平均温度在1818 , 5之间 。雨量充沛 , 年降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 。
武夷岩茶产于风景秀丽的武夷山 。而产于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是世界四大茶种之福建中小叶种的代表 , 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和乌龙茶的鼻祖 , 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 , 品质优异 , 文化内涵丰厚 , 其独具特色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被称为乌龙茶中的珍品 。
武夷山何时有茶?据当代茶叶专家陈椽等考证 , 武夷岩茶最早被人称颂 , 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公元479-502年) , 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孙樵(约825-约885年)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 。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札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 , 遣侍斋阁 。此徒皆请雷而摘 , 拜水而和 。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 , 月涧云龛之品 , 慎勿贱用之!
孙樵在这封信中 , 把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 , 用拟人化的笔法 , 美称为晚甘侯 。晚甘 , 甘香浓馥 , 美味无穷之意 。侯 , 用尊称 。碧水丹山是南朝作家江淹对武夷山的赞语 。当时崇安尚未建县 , 武夷山属于建阳县 , 故信中称建阳丹山碧水 。因此说孙樵所送的茶乃武夷山所产 。从此 , 晚甘侯遂成为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 。
清朝闽北人蒋蘅写的《晚甘侯传》一文中 , 更是通篇以拟人化的笔法 , 酣畅淋漓地为武夷岩茶写传 。他写道:晚甘侯 , 甘氏如荠 , 字森伯 , 闽之建溪人也 。世居武夷丹山碧水之乡 , 月涧云龛之奥 。甘氏聚族其间率皆茹露饮泉 , 倚岩据壁 , 独得山水灵异 , 气性森严 , 芳洁迥出尘表大约森伯之为人 , 见若面目严冷 , 实则和而且正;始若苦口难茹 , 久则淡而弥旨 , 君子人也 。
武夷岩茶可分为岩茶与洲茶 。在山者为岩茶 , 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 , 次之 。从品种上分 , 它包括吕仙茶洞宾茶、水仙、大红袍、武夷奇种、肉桂、白鸡冠、乌龙等 , 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
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 。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 , 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 , 腹痛难忍 , 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 , 病痛即止 。他考中状元之后 , 前来致谢和尚 , 问及茶叶出处 , 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 , 将其披在茶树上 , 故得大红袍之名 。还有另一说法 , 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都身穿大红袍 , 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 , 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 , 要焚香祭天 , 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 , 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 。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 。正由于数量稀少 , 采摘困难 , 这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
武夷水仙是另一个岩茶品种 , 由于叶片本身带有一股清香 , 可以被制成富有香味 , 极为珍贵的茶叶 , 因此叫水仙 , 是在日本销量最大的乌龙茶品种之一 。
武夷岩茶作为我国传统的历史名茶 , 虽创制于明末清初 , 但它是从历史上的武夷茶(绿茶)演化而来 。在一千多年历史演变和茶类的改制过程中 , 武夷岩茶从馈赠亲友的佳品到皇室的贡品 , 从文人墨客、达官显宦斗茶的茶品到日常生活的饮品 。多少文人才子 , 饮茶作诗 , 把创作以茶、以品茶为主题的诗词书 , 作为一种雅趣 , 这些诗词书的流风遗韵为武夷岩茶的扬名奠定了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