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推动中药传承创新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 二 )


2019年底 ,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 漳州市中医药学会成立中药炮制分会 , 先后承办了2年省级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培训班 , 并对漳州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技术进行收集整理 , 即将编印出版《漳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一书 , 让更多传统技术得以保存 。
同时 , 漳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也入选市级非遗项目 , 漳州市中医院作为项目保护单位还专门设置了漳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展览厅以宣传漳州特色的中医药文化 。
林汉钦表示 , 这一系列举措为挽救濒临灭绝的闽南(漳州)传统中药传统炮制特色技术留下火种 , 也可为后人查阅研究漳州以及闽南特色炮制技术与漳州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医药文化提供一些宝贵资料参考 , 具有承上启下、传承创新的社会价值 。
漳州:推动中药传承创新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文章插图
漳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展览厅(采访者提供/图)
从巧匠到专业人才
在漳州 , 市中医院属于目前中药炮制技术传承脉络较为清晰、保存较为完善的一脉 , 其中药炮制工艺独特 , 院内的中药制剂疗效显著 , 是漳州几代名老中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 2000年初 , 漳州市中医院制剂中心已发展成福建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剂型最全的现代化中药制剂中心 , 拥有福建省药监部门批文的中药制剂34种 , 如通风散、止痛散 , 风伤膏 , 接骨丹 , 杜仲片 , 消肿活血合剂、人参调脾散等 , 享誉省内外乃至东南亚国家 。
1989年 , 林向前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分配到漳州市中医院制剂中心 , 接手中药制剂炮制工作 , 成为漳州市中医院中药炮制特色技术的第24代传承人 。 目前 , 54岁的林向前是漳州市中医院主任中药师 , 也是日前“漳州名老药工”评选中较为年轻的一位 。
“现在懂得这门技艺的人很少了 , 我也算抓住了上世纪末的最后一个机会 。 ”林向前介绍 , 解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 , 漳州的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 当时各个医疗机构基本都有中药炮制和制剂室 。 随着社会变迁 , 药品生产标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 , 不少中药炮制室、制剂室关闭 , 行业进入相对衰落期 , 产生了人才断层的问题 。
目前 , 漳州市中医院熟练掌握传统制剂炮制技术的已退休老师傅只剩下两位 , 且年事已高 , 在职仅剩几人 , 后继乏人 , 传统制剂炮制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 而从整个中医药行业来看 , 高中层次的人才较为紧缺 , 新一代中坚骨干成长慢、流失严重 。 因此 , 传承人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
漳州:推动中药传承创新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文章插图
漳州市中医院中药炮制特色技术第24、25代传承人林向前(右)、林汉钦(左)
日前 , 漳州市名老药工工作室启动建设 , 9位名老药工担任工作室导师 , 确定了20位继承人 , 由地方财政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工作室建设 。
林汉钦认为 , “长久以来 , ‘重医轻药’是一种趋势 , 相较于中医 , 中药得到的保护相对缺乏 , 药工与中医的待遇也有明显差异 。 此次漳州评选名老药工、系统规范地建设名老药工工作室 ,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可以说是一个创举 。 ”
漳州市名老药工工作室建设方案要求 , 工作室需形成工作计划与工作制度 , 通过定期面授、开展学术研讨和研究、传统中药生产操作理论实践 , 帮助继承人进行系统的跟师学习、整理总结导师的中药临床经验与技术专长 。 同时 , 工作室应制成2-4项代表导师学术经验的中药炮制品或中药制剂产品 , 有条件的工作室可进行院内制剂的研究开发 。
“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巧匠 , 而是要培养既有动手实践能力 , 又能从科学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归纳总结、验证的专业人才 。 这是老名药工工作室与民间“师传徒”“父传子”的传承机制不同之处 。 ”林向前表示 , 从巧匠到专家 , 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与理论总结 。 此次选拔对继承人层次水平要求更高——大专及以上的学历 , 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要求 , 使得遴选出来的继承人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中医药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 可以在传承传统技艺独到之处的同时 , 借助现代科学理论与手段对其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进行验证 , 传承精华 , 对不足之处加以规范改进 , 进一步推广 , 惠泽更多老百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