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上联“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才子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上联“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才子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才子|上联“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才子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文章插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之中,对联文化堪称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它从诞生之初,到如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和传承。对联的种类分为很多,比如春联、挽联、寿联、喜联、名声联、游戏联等等。
才子|上联“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才子对出下联,堪称经典】其实早在宋朝,对联文化就十分盛行,其中有关的对联佳话也是不胜枚举,最为大家熟悉和津津乐道的,就是苏轼对联的故事。对联到了明清时期,发展的更为迅速,明朝初年家家户户都张贴春联,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才子|上联“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才子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文章插图
如果说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清朝的对联更是一绝。清朝时期我国的对联文化已经十分普及,南怀瑾曾经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足可证明对联的文化地位之高。
清朝出了很多对联高手,即便是偏远的山区地带,依然有很多才子。比如在贵州,当时的环境相对比较落后,各个朝代皆视其为“蛮荒之地”,但是到了清朝,贵州的发展有所改进,而在这个地方,就出了一名才子,此人就叫周渔璜。
 才子|上联“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才子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文章插图
周渔璜,清朝初年的著名学者,在康熙二十六年的时候,周渔璜参加乡试并且考取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随后又考上了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周渔璜从小就十分好学,不但诗文做得好,而且特别喜欢对对子。
有一次周渔璜和老师闲暇无事,两个人谈古论今,老师十分喜欢周渔璜的才华,想给他出一个考题。这个时候后院的母鸡连续叫了两声:谷多,谷多。老师便灵机一动,给周渔璜出了一个上联,这个上联是:“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
 才子|上联“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才子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文章插图
这副上联很有意思,是标准的“象声”对,所谓的象声,就是模拟各种声音,出自《汉书·艺文志》,里面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而上联的“谷多”就是母鸡下蛋的象声词,十分的生动传神,但是却也不容易应对。因为对联都讲究上联和下联的意境互相匹配,也就是对仗工整。上联用了象声,那么下联也需要以象声应对,并且又都是即兴对联,更加考验一个人临场应变的能力。
 才子|上联“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才子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文章插图
周渔璜却不慌不忙地背起手来,这个时候忽然听到窗外的小鸟叽叽喳喳的歌唱,嘴里好像说着“酒醉”的声音,于是瞬间就来了灵感,大才子周渔璜立马对出了下联:“小鸟上树,酒醉酒醉,并无半杯”。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老师听到周渔璜的下联十分满意,于是又说:“林中无酒,雀子如何歌酒醉?”,这很显然也是一副对联,而且是接着周渔璜的下联问答,那么周渔璜必须以老师的上联作为答案。
 才子|上联“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才子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文章插图
周渔璜果然是才子,他脑筋一转,立马给出了答案:“家里有米,母鸡因此叫谷多”。
老师听到周渔璜的下联,十分的高兴,并且认定周渔璜以后必有出息。果不其然,周渔璜在以后的为官当中,十分的恪尽职守,爱民如子,在清朝初年,是有名的贤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