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兆贵
即便在今天 , 喜欢听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等老艺人讲评书的 , 仍然大有人在 , 以中老年人居多 。他们手持收录两用随身听 , 走到哪里听到哪里 , 散步健身两不误 。如今的许多网站 , 都有在线听书频道 , 可在手机上随时收听 。
人们在忙碌之余 , 听书也是一种便捷的文化娱乐 。过去的老人 , 文化程度不高 , 甚至是文盲 , 他们所熟知的文史掌故 , 多半是听书、看戏记住的 , 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说给晚辈听 。记得在乡下时 , 诸如《三国》《聊斋》《封神榜》《说唐》《说岳》《杨家将》等故事 , 都是从长辈口中听到的 。莫言自述 , 他的创作源泉也来自听故事 。
作为有声阅读 , 说书、听书这种文化娱乐形式 , 在宋元以降的坊间颇为流行 。陆游描述的“斜阳古柳赵家庄 , 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 , 满村听说蔡中郎” , 正是这种情景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叶敬池刊本《醒世恒言》
大约是为生计所迫 , 早期说书的以盲人为主 。在《红楼梦》中 , 贾府将请来的说书艺人称为“女先儿” , 其实就是女性盲人 。到了说唱艺术风行的年代 , 走江湖的也好 , 开堂会的也好 , 说书的已不再局限于盲人 , 并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文化样式 , 逐渐地普及开来 , 盛行于市井坊间、勾栏瓦肆 。
在说书人诵读演练底本基础上 , 话本小说应运而生 。经过几代人的修订和润饰 , 愈益成熟 , 更加细腻 , 并从口头文学中独立出来 , 成为一种通俗的文学样式 。读者熟知的宋元话本小说 , 主要收录在《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选集中 。到了明代 , 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编撰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流行开来 , 合称“三言二拍” , 被誉为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 。
“拍案惊奇”的由来 , 同说书人的道具——醒木(即惊堂木)有关 。说书人立于案几之后 , 一袭青衫 , 一把纸扇 , 一壶酽茶 , 从“话说”开始 , 到“且听下回分解”告一段落 , 将故事讲述得有声有色 , 把人物描绘得有鼻子有眼 。情节离奇处 , 将案几一拍 , 嗓音一提 , 台下听众精神为之一振 , 以至于满怀期待 , 欲罢不能 , 不由你不来听他下回分解 。所谓的“下回分解” , 就像“抖包袱”一样 , 将上回故事的结局做个了断 , 接下来要讲的则是另一段故事了 。
“三言二拍”上承传奇 , 下启演义 , 除保留说书技巧所特有的体例外 , 书面语言通俗易懂 , 情节描绘波澜起伏 , 人物塑造跃然纸上 , 伏笔悬念趣味横生 , 奇闻逸事骇人听闻 , 阅读起来 , 富有语言张力和戏剧冲突 , 也为后来章回小说的兴盛 , 提供了借鉴 , 开辟了通路 。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话本小说 , 最显著特征是故事性强 。什么叫会讲故事?读过“三言二拍”的人当记忆尤深 , 有些故事还能说出个大概 。其叙事方式 , 纵览之 , 简言之 , 总体上离不开起承转合 。在讲故事的技巧上 , 不仅颇得“凤头、猪肚、豹尾”的精妙 , 而且将这三大技巧发挥到极致 , 令人在阅读的过程中 , 不得不拍案惊奇 。
所谓“凤头” , 就是开篇出彩 。清代文学家、戏剧家李渔曾说:“开卷之初 , 当以奇句夺目 , 使之一见而惊 , 不敢弃去 。”“三言二拍”的开场白(即入话) , 有点像戏剧中的定场诗 , 影视中的片头曲 , 通常由概括性、指向性较强的诗词引出话题 , 使之开宗明义 , 总览全文 。有道是:世事纷纷一局棋 , 输赢未定两争持 。须臾局罢棋收去 , 毕竟谁赢谁是输 。
后来 , 《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也援引此例 。前者如“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后者如“道德三皇五帝 , 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 , 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 , 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 , 说甚龙争虎斗” 。
推荐阅读
- 品书香,青岛63中举办首届“虎山文坛”名著阅读竞赛
- 这位明君写下一本让克林顿都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名著,可惜却没有教育好儿子
- 四大名著最经典的9句话,读懂是修行,不懂是幸运
- 建国后,为什么六大名著被删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 中华典籍怎样才能更接地气
- 上古神话中坠地的九只金乌结局如何道教典籍有详细的记载
- 四大名著剔除一本,去掉哪个更合适此次群众意见跟上专家思维了
- 名著典籍|官场行贿行规:旧时“秦关一座”“孟津一渡”代表多少钱?是哪的风景?
- 名著典籍|比干被挖心后,明明活了下来,为何却被卖菜老妇一句话夺走性命?
- 名著典籍|古代“大人”一词是对何种地位人是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