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大哉印文化 :《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韩天衡先生撰前言

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
前 言
韩天衡
印章在我国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而较于先前域外的玉质为载体 , 以图案为内容的印章 , 我们智慧的先民 , 在金玉装饰艺术达到极致的彼时 , 给印章赋以简朴而别开生面、蹊径独辟且基于实用的重要使命 。
文物收藏|大哉印文化 :《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韩天衡先生撰前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国魏 关中侯印
文物收藏|大哉印文化 :《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韩天衡先生撰前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物收藏|大哉印文化 :《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韩天衡先生撰前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物收藏|大哉印文化 :《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韩天衡先生撰前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国的印章最初以铜材为主 , 以文字为内容 , 其功用则出于征信防伪 , 是庄严、神圣 , 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凭信法物 。自古上至帝王将相 , 或是军政工商 , 乃至于个人佩用 , 都体现为权利和信用的凭证 。这特殊且不二的功能 , 下三千年至今 , 仍在我国乃至域外广泛沿用 。华夏民族是充满艺性的 , 即使实用之物 , 其中也无不赋以高妙的艺术属性 。自甲骨、金文、小篆、缪篆、隶楷等文字的不断渐进的演绎;汉以前作为书写载体的竹木简被魏晋纸张的发明所替代并广为使用;乃至各个时代、民族、区域的文化、审美因素和制作手段的不同 , 使印章有着应时、应需而产生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先后衍生出先秦诸侯七国玺、秦印、汉印、魏晋印及唐、宋、元印 , 印风鱼龙变化 , 各臻其妙 , 呈现出百花齐放、移步换影的艺术内涵 , 形成周秦汉魏为经典的古玺印艺术 。
文物收藏|大哉印文化 :《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韩天衡先生撰前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 范氏集古印谱
文物收藏|大哉印文化 :《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韩天衡先生撰前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十钟山房印举 28册本
文物收藏|大哉印文化 :《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韩天衡先生撰前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印谱合影
然而 , 对上古玺印的收藏和考证的真切关注 , 当在二千年后的宋代 。由弆藏考证到聚而为谱 , 从而有了印谱的出现 。但宋元及明前期的印谱都是由工匠大而化之地翻刻于木 , 不免形离神丧、古意尽失 。而使印谱真正还原古玺印的本真、得见玺印典范的 , 当数明代隆庆六年(一五七二年)采用原印钤盖而成的上海顾从德辑藏的《顾氏集古印谱》 。自此 , 恩泽印苑 , 风气遂开 。如今 , 我们能读到的存世明清古玺印谱约有700种 , 是印文化里重要的一脉 。元明期 , 尤其是明后季 , 由于易于镌刻的青田、寿山的叶腊石广泛引进印坛 , 加之原钤古玺印谱对上古经典玺印艺术的传播、学习、借鉴 , 令不甘寂寞而嗜好篆刻的文人们都乐于叩石治印 , 标榜出秦入汉 , 遂成了印坛的主体 , 且代不乏人 , 从而造就了明清篆刻流派印风的勃兴 。明代的文彭、何震、苏宣、汪关、朱简 , 乃至清代徽、浙、皖印风及一些杰出印人的相继涌现 , 和对印石边款艺术的开拓发挥 , 在上古玺印高峰之后 , 印起八代之衰又别开了一重新天 。它区别于古玺印以诸侯国、时代、区域为特征的印风 , 成为以个人或以个人为核心的诸多印派 。这些印人和他们的印作 , 分朱布白、计白当黑、诗心文胆、各呈风流 。也成了印文化里又一道独特奇妙的风景 。而这类以流派或以个人所集辑的印谱 , 明末至今 , 水准较高者约在四千五百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