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金陵谒见朱元璋。
朱元璋极为敬重他,称他“老先生”,认为是“吾之子房也”,特地修建礼贤馆安置,向他虚心求教。
相较于几次出仕效命元朝廷屡被冷落的经历,朱元璋的惜才令刘伯温深为感动。
中国士大夫向有“士为知己者死“的高尚品德。
也许是他的确为朱元璋的知遇之恩所打动。
于是也如诸葛亮的“隆中对”一样,向朱元璋详细介绍隐居时所观察之各方力量对比的形势,和经过分析概括所制定的《时务十八策》。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卓越才智,颇为惊服,亦深感其至诚,遂视他为心腹。从此,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才得以充分的显示和发挥。
他不仅“运筹帷幄”筹划全局,而且几乎参与了历次主要战役的决策。
八年之间,辅助朱元璋灭陈友谅、取张士诚,西平江汉、东定吴会、席卷中原,群雄归命,抵定全国,创建了朱明王朝。
至此,他的谋略思想,已得以完全实现。
朱元璋十分赞赏他,对刘基的谋算的评价是“皆应先生前教之言”,“实应先生之言矣”。
那么刘基的谋略高明在何处?
《明史?刘基传》总结道:“(灭陈友谅)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朱无璋那句“吾之子房也”确实由衷说出其时俩人关系密切的根由。朱元璋登基后论功行赏,“首徐达而次刘基”,位居第二。
称赞刘基“资兼文武”,“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
朱元璋此时已经黄袍加身,出于帝王的矜持和体现自己的英明,他对刘基的称赞是有所保留或讲究分寸的。就凭这一点,称刘基有佐命之功、王佐之才不为过。
刘基以自己的才学与忠诚辅佐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成就了勋业,赢得了声誉。
朱元璋称赞刘基“谒朕陈情,百无不当”、“屡从征伐,睹列曜垂象每言有准”、“凡所建明,悉有成效”、“发纵指示,三军往无不克”、“运筹决胜”、“助我成功”。
明正德九年(1513年)追赠刘基为太师的诰文说刘基“才称王佐,学为帝师”、“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
《明史·刘基传》中也有“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之说。
可见刘基作为军师谋士,工于谋略,强于算计,考虑问题仔细,预测趋势准确,“专业水平”是一流的。
刘基在明初文臣之中谋略称第一,这是没人可以否认的。洪武三年,他又被朱无璋授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
至此,刘基一生的事业达到巅峰。
02
“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 奇算|千古奇算刘伯温为何学不了张良,功成身退?都是孔子害的!】这是范蠡临逃走时写给越王国的宰相文仲信中金玉良言,韩信在临刑之前也发出了“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
能预算明300年即亡的刘伯温应该深这个历史规律。
当朱元璋登基,天下基本已定,刘基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工作基本结束。
朱元璋交待刘基的使命是为新王朝所做的奠基性工作,如卜地筑新宫,编撰《大统历》,参定律令,制定军卫法等事情。
当这些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后,刘基的使用价值在朱元璋看来已开发利用到顶了。
出仕七年,以刘基的谋略才干,依他与朱元璋亲密无间地几年私交,特别是他耳闻目睹有惊无险的几次重大事件后,他应该看清朱元璋乾纲独断、狡诈阴险的心计。
既然名利双收,此时刘基应该效仿张良、范蠡,保全性命最好的办法是低调隐退,以求寿终正寝。
但作为儒者的刘基,性格中又注定受“文死谏”传统影响。
《明史·刘基传》中,正是“进言求雨”和管“谈洋、茗洋”之事,成为他的绝命算。
从自身安危考虑,刘基根本没有必要冒着风险去应对朱元璋的“以旱求言”,“三事求雨而不验”。
刘基主动去做这几件事,归根到底还是士大夫的“修、齐、治、平”的抱负,有仁慈之心、有以德治国的理念和渴望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政治理想。
推荐阅读
- 千古奇人王阳明,他有多牛不是你随便想像的
- 商纣|直钩无饵钓到了大鱼 他为何创造垂钓史上这般亘古奇闻
- 专家学者要废除汉字,他写出2篇千古奇文反驳,全文仅有一个读音
- 千古奇诗!只28字,场景对话心理活动全都有,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 中国千古奇诗:正着读是丈夫思念妻子,倒着读是妻子思念丈夫
- 历史上2位“同名同姓”的战将,同年被同一人所杀,“千古奇谈”!
- 辛弃疾的炫技之作,十句话十个典故,均出自四书五经,千古奇词!
- 诗词歌赋|辛弃疾的炫技之作,十句话十个典故,均出自四书五经,千古奇词!
- 明朝|袁崇焕之死真是千古奇冤?
- 楚汉|三分钟带你了解神机妙算刘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