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脂|把代餐吃成餐,当代年轻人真在交智商税( 二 )


应运而生的代餐
上世纪20年代 , 美国人就希望能发明一种药丸 , 以解决粮食和人口危机;到了上世纪60年代 , 航天事业的发展 , 使具备便捷性、营养性的太空食物成为代餐最初的雏形 。
当时 ,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Tang的饮品、一种叫做Space Food Stick的能量棒 , 它们因为被宇航员带入太空而名声大噪 。
对太空技术发展的热情 , 影响了人们对于食物的看法 。 他们认为 , 相对于新鲜食材 , 预包装食品是更干净、无菌的选项 。 那时的市场宣传重点是告诉人们 , “这些食物来自实验室 , 由科学家们制成”——这就是最大的卖点 。
△具备便捷性、营养性的太空食物是代餐的最初原型/wiki
1986年 , 我们今天常见的代餐产品——“能量棒”被加拿大马拉松运动员发明 , 它的目的是“帮助运动员在长距离运动中坚持下来” 。
2013年 , 硅谷“码农”罗布·莱因哈特因为工作繁忙 , 深感吃饭真的太浪费时间了 。 在他看来 , 人类只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来维持生存而已 , 吃饭这个过程实属多余 。
为了提高吃饭的效率 , 他认真研究了营养学知识 , 找出了人体生存必需的35种物质 。
他将含有这些物质的营养粉末放到搅拌机 , 加水之后 , 得到了一杯混合营养液 。 一年后 , 这瓶“营养液”发展成为日后的全球网红代餐品牌——Soylent 。
△全球网红代餐品牌Soylent的代餐饮料 / wiki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代餐分为两类 , 一是粉状代餐 , 一是非粉状代餐 。 粉状代餐无非是红豆薏米粉、核桃芝麻黑豆粉、芝麻核桃桑葚粉等;非粉状代餐则包含代餐棒、代餐奶昔、代餐粥等多种形态 , 还有奶茶、咖啡、抹茶等各种各样的口味 。
互联网时代 , 工作节奏太快 , 午休时间被压缩 , 甚至吃饭都被视为浪费时间 , 几分钟就可以喝完的液体食物应运而生 。 这些不同场景下的代餐产品 , 吸引着不完全重叠的消费人群 。
代餐产品定义的特殊性 , 决定了其品类的多样性 , 低脂正餐、代餐零食、体重管理 , 都是代餐涉及的细分领域 。
不论是用魔芋丝替代面条的低脂拉面、常见的代餐奶昔和能量棒 , 还是提供一整套减脂方案 , 都是代餐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
△很多人将低热量的魔芋丝作为代替主食的首选 / 图虫创意
身体管理的焦虑
有人说 , 代餐卖的根本不是食物 , 而是商家包装出来的概念 , 常见的宣传话术包括“让你有饱腹感”“精确包含你所需的卡路里和脂肪、成分配比合理”等 。
它在需求层面被商家赋予了更多意义:高效、便捷、饱腹、营养、健康……国外代餐品牌Clif Bar和Quest Nutrition针对男性消费者提出“健身的燃料”这一宣传重点;Thinkthin等产品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宣传重点则是减肥 。
而国内新创品牌“野兽生活”旗下的“理想燃料”产品线和“超级零”的“断糖代餐”所宣传的 , 也是通过代餐实现体重管理 。
△“野兽生活”官博在情人节以“戒糖”为话题做宣传 / 微博截图
“超级零”创始人王珂认为 , “减脂”是代餐产品的最佳切入点 , 也是一个极大的消费痛点 。
西方国家代餐产品的两大主要受众 , 是运动健身的人和没时间吃正餐的人 。 Soylent发言人表示 , 代餐粉的主要消费群至今没有发生太多变化 , 占多数的仍是“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并且精通技术的男性用户” 。
在国内 , 代餐产品最大购买人群则是有减肥、瘦身需求的人 。
根据淘宝的数据 , 从性别和年龄来看 , 80%以上的代餐粉购买者为女性 , 18—30岁的购买者占70%以上;从职业分类来看 , 公司职员占40%左右 , 学生占比超过2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