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携程金融,为什么救不了携程?( 二 )


2020年前两季度财报显示 , 一季度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31亿元 , 二季度该业务收入为45.44亿元 , 环比增长约50% 。 这表明美团二季度针对本地住宿类业务的进攻已收到成效 。
其实 , 这并不是美团第一次向携程住宿业务发起攻击 , 2014年 , 美团已经瞄准了酒店这门生意 , 欲通过自身高频流量的优势遏制携程 。 比如 , 美团让其地推团队接洽高校周边的酒店 , 通过外卖这个巨大流量业务给酒店引流 , 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
反观携程 , 在疫情影响下 , 上半年用户大规模取消订单直接威胁其现金流 , 出行和酒店业务直接陷入亏损中 。 为此 , 携程给用户垫资超过10亿元 , 导致其今年前三个月产品费用缩减8.5个亿 , 市场费用压减8.4个亿 。
然而面对美团发起的偷袭策略 , 携程转向直播领域 , 发力个人IP的私域流量 。
从今年3月底开始 ,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梁建章以“苗王”的装扮 , 首次亮相微信小程序直播间 , 打造了以“BOSS直播”为核心的直播内容矩阵 。
截止9月底的6个月时间内 , 携程通过直播矩阵实现了17亿元的累计交易额 , 观看人数累计超过1亿人次 , 直播间内新用户的占比超过10% , 复购2次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60%以上 。
但尽管如此 , 在今年动荡的酒店市场背景下 , 势必已有部分供应商从携程流向美团 , 使两者酒店住宿业务出现环比一降一增的分化 。
换句话说 , 在疫情掩护下 , 美团已成功偷袭携程“珍珠港” 。
“前浪”携程金融 vs “后浪”美团金融
除了主营业务承压之外 , 携程金融业务似乎也和美团金融叫着劲儿 。
2017年8月美团成立美团金融 , 一个月后 , 携程金融也应运而生 。
目前 , 美团和携程在持有的金融牌照方面 , 也是势均力敌的存在 。
美团已拥有民营银行、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和保理五块牌照;携程也囊获虚拟银行、小贷、消费金融、保险经纪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牌照 。
值得一提的是 , 携程刚刚于2020年9月底 , 才拿下了此前一直心心念念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 从而能够实现携程生态体系内的资金闭环 。
发展至今 , 二者金融业务都呈现多元发展 , 涉及理财、借贷、保险、信用卡、以及小微金融业务 。
但两者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似乎已有差距 , 美团凭借高频的外卖场景作为切入口 , 其金融业务发展很可能要比基于低频场景的携程金融更快一些 。
在信用卡业务上 , 今年10月份 , 美团的联名发卡量累计已达1000万张;而从2006年至今 , 携程联名信用卡发卡量为数百万张 。
在信贷业务层面 , 美团今年5月才上线信用支付产品“美团月付” , 其规模并未公开过;而截至2019年6月底 , 携程金融的拳头产品“拿去花”在贷余额仅为13.44亿元 。
此外 , 2018年5月获得的30亿元拿去花ABS额度到2019年8月仅使用12.1亿元 , 剩余额度还有17.9亿元 , 这表明其资产入池的速度并不快 。
在小微方面 , 2018年美团基于其小微企业贷(生意贷)获批50亿元的ABS额度 , 时至2020年3月 , 美团生意贷已累计发放超380亿元;同样是2018年 , 携程先后上线“经营贷”、“驿启装”等产品 , 但贷款规模并未公示 。
相对而言 , 携程金融在保险业务上的优势会明显优于美团金融 , 但目前保险的网销渗透率还有限 , 整体上各个互金平台都还在蓄势这块业务 。
不难发现 , 虽然隶属于不同赛道(生活消费类和旅游类) , 但成立于2011年5月的美团 , 只经历了9年时间就足以站上与OTA大佬携程对垒的擂台 ,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 高频交易场景所带来的流量增持效应足以抹去携程花了21年所构建的行业护城河 。
实际上 , 金融业务的核心变量就是流量 , 平台廉价、持续、规模化的流量 , 将决定着这个平台的金融业务能够走多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