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汪凯︱美国的第一次党争

汉密尔顿|汪凯︱美国的第一次党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密尔顿传》 , [美] 罗恩·彻诺著 , 张向玲、高翔、何皓瑜译 ,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党争是美国政坛最为显著的表现 , 风平浪静之时也会争执不休 , 每逢重大事务或是关键时刻 , 两党之间更是相互攻讦、势如水火 , 大有你死我活之势 。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 当初美国的建国者们对于政党大都没有好感 , 华盛顿在1796年发表的《告别演说》中警告美国人当心党派的危险 。“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中明确表示 , “我们遭受的痛苦……主要是党争精神用来败坏我们公共管理的那种不稳定和不公正的影响” 。麦迪逊不仅看到了党争的危害 , 还对其实质洞若观火 , 并且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定义 。有意思的是 , 几年之后麦迪逊自己也加入了杰斐逊阵营 , 与时任华盛顿内阁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展开了唇枪舌剑的大辩论 。为了占得先机 , 杰斐逊甚至不惜动用公帑扶植党羽 , 成立报社作为舆论阵地 , 不断攻击对方 。而汉密尔顿也非善类 , 他也成立一家报社 , 并且频频撰文反击杰斐逊一方 。一时之间 , 美国政坛硝烟弥漫 , 各为其主 , 党同伐异的形势愈演愈烈 , 令华盛顿在位时期确立的和谐局面毁于一旦 。孰是孰非 , 未有定论 , 但是如果对这次大辩论进行考察 , 的确能发现其背后体现的党派因素 , 从而对美国党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美国史学界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汗牛充栋 , 不乏真知灼见 。例如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 修正共和派史学家伯纳德·贝林和戈登·伍德相继出版著作 , 对美国革命的思想意识来源提出质疑 , 认为杰斐逊等革命领袖更多是接受了英国反对派乡村辉格党的观点 , 而汉密尔顿则继承了英国“宫廷党”的衣钵 , 因此联邦党与民主共和党之争就是英国宫廷党与乡村派辉格党斗争的延续 。这是从外部影响的角度分析双方辩论的实质 , 其逻辑严密 , 结论令人信服 。但这种宏观的分析与总结多少显得过于理性 , 缺乏对人物的感知 。要知道杰斐逊、麦迪逊和汉密尔顿之间的纠葛由来已久 , 彼此之间也是时敌时友 , 其中的跌宕起伏和戏剧性完全可以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 。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 美国史学界包括传记作家等 , 明显加大了对这段历史的研究 。杰斐逊和麦迪逊先后担任美国总统 , 属于政坛主流 , 关于两人的著作向来不少 。而汉密尔顿由于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前卫激进的举措 , 时人对他多有诟病 , 一直都被史学界忽视 。不过2004年 , 企鹅出版社推出罗恩·彻诺所著的《汉密尔顿传》 , 改变了这一局面 。该书被称为汉密尔顿研究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书中特别关注了汉密尔顿在当时被主流政治忽视甚至攻击 , 而在后世却逐渐显现出其高瞻远瞩性的主张 , 如对强大中央政权的强调 , 以及矢志发展工业的决心 , 并对这些主张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重估 。以此为契机 , 美国史学界出版了许多关于这三位国父的著作 , 其中就有《初心:汉密尔顿、杰斐逊、麦迪逊和美国的缔造》 。本书通过详实的史料 , 如彼此的信件往来、报刊文章等 , 从他们之间的关系入手 ,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 , 展现了从1780年到1793年总共十几年的一段历史 。作者安德鲁·尚克曼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采取立场 , 避免褒贬扬抑 , 正如他在书中所言 , “在书中没有任何盖棺定论的言辞(也没有人会这样做) , 但是我通过设身处地地分析汉密尔顿、杰斐逊和麦迪逊所在的处境 , 来构造我的故事 , 表达我的看法” 。
这十几年不仅见证了三人由合作逐渐走向交恶 , 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的关键时期 , 即美国从邦联走向联邦 , 并且制定出宪法 , 颁布了包括《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方面的文件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 , 杰斐逊、麦迪逊与汉密尔顿之间的关系在这十三年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780年代中期、晚期和1790年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