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凡育儿经|缓称王的策略,对明朝之前的群雄逐鹿,同样有效吗?,广积粮( 二 )
古代就有竖起招兵旗 , 不愁吃粮人的说法 , 你有政治目标 , 显示了政治野心 , 才能引来依附 , 才能组建自己的政治利益相关群体 , 楚怀王 , 汉献帝 ,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金字招牌啊 , 刘备在汉亡后毫不犹豫的称帝 , 就是政治正统性 , 神圣性的延续 , 道统在王朝争霸中具有独特的含义 。
文章图片
王朝争霸中 , 一般是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打垮全部的对手的 , 政权更迭 , 是一群利益集团打垮另一群利益集团的暴烈的行为 , 你在本集团领袖地位的决定 , 是政治上成功的第一步 , 笔者认为 , 大部分时间缓称王都是值得商榷的 。
2.元末缓称王的特殊性
元末的政治形势 , 是极其的复杂的 , 过早称王可能引起的是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 他对整合己方益处有限 , 这才是缓称王被朱元璋接纳根本的原因 , 很长的时间内 , 元廷都认为最大的威胁来自内部蒙古军事贵族的挑战 , 南方的汉人武装很长时间内遭到了轻视 。
朱元璋称王马上会让蒙古人同仇敌忾 , 并且会遭到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夹击 , 元末需要的是信心 , 是龟住 , 这和德川家康在日本战国时候面临的局面有相似的地方 , 政治上存在这样的情况 , 僵持中你只要保证自己不犯错误 , 那么肯定会迎来敌人巨大的错误 。
3.从早称王到缓称王看君命天授理论的衰微
越是皇帝被看成神圣的年代 , 早称王的重要性越是突出 , 公然的和天命的拥有者皇帝对抗 , 在古代看来是天一般的大事 , 除了军队和钱粮 , 他还包含有唯心主义思想严重的天命的争夺 , 敢于竖旗的人 , 或是前朝余党 , 或是依附现在朝廷经过长时间的准备 , 或是农民起义的不得已而为之 。
文章图片
总之 , 从秦末可以看出 , 竖旗的政治先手因为民众和贵族对于大义的天命的迷恋 , 很容易转化成现实中的好处 , 然而随着华夏文明的推衍 , 实在的力量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东西 , 招牌竖起来实力依附层层而来的场面越来越难以看到 , 华夏民族变得务实了 , 早称王的优越性在逐年的消退 , 他产生的红利逐渐抵消不了拉仇恨的恶劣影响了 。
三.高调与低调 , 战略选择的困难
1.高筑墙 , 缓称王和进取 , 八卦的阴阳鱼
高筑墙和缓称王 , 本质上就是低调的静观其变的战略选择 , 在没有大的空白政治区域可以迅速整合的情况下 , 这样的举措是正确的 , 从袁术的实例可以看出 , 愚蠢的把自己竖立为所有军阀的靶子的愚蠢 。
不合时宜的称王是一种赌博 , 归根到底是统治者对于自身实力评估的错位 , 什么时候进 , 什么时候退 , 各种互相矛盾的论据充斥在历史的事实中 , 而在王霸的屠龙大战中 , 又怎么可能有准则一般的定律去让大家集体遵守呢 , 政治的魅力不就在于不断的选择吗?
文章图片
蒙古人的体系一定是鄙视高筑墙 , 积蓄了几个世纪的财富可能就是一场战役的战利品而已 , 而四川盆地一定也是鄙视广积粮的 , 他们存的粮大都成为了侵略者的补给 , 而正是这个盆地充满了侵略性的蜀汉时期 , 才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的一笔 。
2.从王朝的具体示例观高筑墙理论的合理性
秦朝的建立绝对不是低调的结果 , 他是几个世纪的老秦人不断的战略进取成果的累计 , 秦朝没有广积粮 , 他存了粮食就去打别人 , 就去掠夺土地 , 他很早就是六国的公敌 , 也谈不上什么缓称王 。
汉的建立也是抢在时代大潮的浪头 , 刘邦一个平民确实运营了关中和四川 , 但是他在战略上是积极出击的 , 他的广大战场的散步客观上牵扯了项羽的精力 。
晋朝 , 隋朝 , 唐朝 , 宋朝的建立则都是依附在前朝的贵族的叛乱 , 他的高筑墙 , 广积粮更多的是政治实力的隐藏而不是经济上的运营 , 他们称王的时机也都恰到好处 。
推荐阅读
- 洪秀全与曾国藩, 两个仇人如何教育儿子
- 他是唯一看破梁山结局的人,装病离开了宋江,最后在海外建国称王
- 苏东坡临终之时,写了一首“怪诗”教育儿子,首尾两句一模一样
- 先秦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什么时间开始称王?
- 混江龙李俊海外称王,为何不把其余兄弟们一起带走享福
- 他是梁山唯一看透结局的人,称病离开宋江,最后在海外建国称王
- 杨过,萧峰,张无忌谁的原创武功能力更强?这一招称王
- 五代十国|连活了七个朝代,三次称王,天下是他囊中之物,但他却不愿当皇帝
- 先秦时代|礼崩乐坏:战国七雄的君主大概都是在什么时候正式称王的?
- 比起袁天罡不遑多让的奇人,准确预言陈霸先称王,杨坚坐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