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家|朱温遇弑只是意外事件,《旧五代史》对乱张全义之家之事并不认同

三部五代时期的正史分别是《资治通鉴》、《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其中前二者有记载说朱温荒淫,不但对大臣妻女下手,还让自己的儿媳侍候。根据其他细节分析,一个年近六十又长期多病的老人,能否有这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存在不确定性。
《旧五代史》成书最早,应该是按照最完整的五代时期帝王实录编撰的,虽然文笔可能不如司马光、欧阳修优美,但从史料价值上来看,至少应该不在《资治通鉴》、《新五代史》二书之下。该书中并无此类记载,并明确指出朱温乱大臣张全义之家之事只是“世传”,作者并不认可。
至于《资治通鉴》书中记载,朱温因宠爱干儿子朱友文的媳妇,所以要传位给朱友文有些不符合逻辑,且只是一家之言,孤证不立。
朱温残暴确有其事,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最大规模两次屠杀一是在山东作战时屠杀万余俘虏,二是在河北魏博镇平叛时多次屠城,其他还有若干次屠城。另外还有杀掉唐王朝宦官数百人以及白马驿杀掉大臣数十人,还杀了不少后梁开国功臣。
《旧五代史》中独家记载了朱温称帝后的系列诏书原文,很多是举荐贤才、抑制权贵、改善民生、鼓励生产、移风易俗、勤俭执政方面的内容,证明朱温在内政方面还是比较有章法的。另外,《旧五代史》中还提到,朱温对于他的基本盘河南地区建设效果显著,不但在前期支撑了朱温征战三十年,“士虽苦战,民则乐输”,甚至朱温死后,后梁帝国虽然战场上与李存勖作战屡战屡败,仍然又坚持了十年之久,都是依靠河南地区提供的粮食物资兵源。
如果压榨民众过狠,老百姓早就逃光了,根本不可能支持朱温和后梁帝国四十年之久。与之相比,李存勖全面占领河北几年之后,河北就已经近乎民不聊生,若非偷袭大梁城得手,谁能笑到最后还真是不一定。
之家|朱温遇弑只是意外事件,《旧五代史》对乱张全义之家之事并不认同】朱温驾崩前十年身体就开始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因病休养数日乃至数月不等,最严重的一次甚至因病和情绪激动而晕厥,加上朱温遇弑前两个月,在大梁城乘船游玩时落水,虽然被救上岸,但“惊悸久之”。之后朱温到洛阳休养,这段时间发生了儿子朱友珪弑父篡位的事情。
这个过程《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记载都很简略,只有《资治通鉴》有细节描写。排除掉其中不符合逻辑的内容,比如朱温让朱友文的媳妇携带传国玉玺到大梁给朱友文就非常不可信,而朱友珪的媳妇竟然知道了这个事情才引发朱友珪动手弑父同样不可信。当时朱温虽然病重,但只是精力不济、行动不便,这种慢性病轻易死不了人,想要传位给朱友文不过一封诏书就可以召来,完全没有必要弄得那样神秘。
综合三部正史记载中的可信部分,基本过程大致应该是这样:
朱友珪担心路上就会被朱温第二道诏书赐死,这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不过说实在的,朱友珪想多了,朱温杀功臣不假,但从来没对自己的亲人下过毒手,包括朱温大哥对朱温称帝篡唐说过很难听的话,朱温也只是一听一过,应该说,朱温还是个比较重亲情的人。
朱友珪心里有鬼,就联络军中将领,恰好洛阳龙虎禁军统帅韩勍也在担心朱温会秋后算账,此人是之前柏乡之战大败的罪魁祸首之一,二人一拍即合。韩勍派了500亲信,利用朱友珪皇城城门守卫的职务便利潜入皇宫中,并在半夜攻入内宫,到了朱温面前。
朱友珪也算是个人物,竟然还敢和朱温面对面的交谈,当然,话无好话,互骂几句之后,朱友珪的亲信动手杀掉了朱温,一刀从小腹入、背后出,一代枭雄、大唐终结者、大梁帝国开国皇帝朱温、朱全忠、朱晃就此死去。随后,朱友珪隐瞒朱温死讯,派人到大梁假传朱温旨意杀掉朱友文,并继位为大梁皇帝。
总之,朱温被杀完全是个偶然事件,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让几个小人得逞。残暴滥杀虽然可能会激起反抗,但更多人在屠刀面前只有恐惧。
另外,史学家也是有倾向性的,不能人云亦云,要对各种原始史料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当然,如果自己的结论和主流观点差距较大时要耐心细致反复推敲,更不能轻易把结论对外宣扬。


推荐阅读